第408章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颗稻草
秦少游的奏言开篇很有意思。
他直接就开始认错,而且还愿意受罚。
不是说神策府害民吗?那就查吧,秦少游光明磊落,你想要怎么查,就怎么查。
假若当真查出来了什么问题,那么再根据问题的大小,进行惩处就是,我虽然是郡王,可是对害民的事痛恨无比,若是我犯了罪,自然也该罚。
这样的态度,实在让人无法挑剔,且不论神策府到底有没有害民,单凭这一句话,秦少游非但没有受害,反而足以显示出自己地心胸。
只是这番话出来的时候,一些人的心已经咯噔了一下。
因为在这句话背后,显然酝酿着杀机。
果然,秦少游目光一抬,那目光冷厉如刀,秦少游正色道:“害民之贼,人人得而诛之,臣若是害民,甘愿伏法,可若有皇亲害民呢?”
这一句质问,直接让韦后愤怒的脸顿时变得更为扭曲,而扭曲之后,却又有几分胆寒。
秦少游反击了。
只是这个反击,显然比之之前要,猛烈的许多。
是不是害民,神策府还没有定论,可是韦家……似乎已经坐实了。
秦少游朗声道:“巨万百姓,围攻韦府,难道他们一个个都是盗贼?这是天子脚下,而不是草莽之地,哪里来的这么多蟊贼?韦家到底做了什么事,以至于惹来这么大的民愤?那些百姓口口声声,说韦家欺男霸女,残害百姓,若是有一人这样说,那是污蔑,有十人八人这样说,臣也无话可说,可是数千数万人异口同声,那么韦家,是不是该给朝廷一个交代,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当年的隋炀帝,不体恤百姓,纵容豪强害民,这才有高祖皇帝起兵而夺取天下,太宗皇帝总结出民贵君轻的教训,告诫于子孙后世,为的就是不让大唐重蹈隋炀帝的覆辙,臣只有微末的功劳,尺寸之功,却蒙陛下不弃,加爵郡王,使臣治理一方,君恩似海,无以报效,如今民愤四起,臣伏请陛下,立即委派人员,惩处害民之贼,安抚百姓,如此,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而百姓,亦可受陛下的恩德,如若不然,且不说干柴烈火,社稷置于险地,便是臣,也绝不肯答应奸徒逍遥法外,以至动摇国本,今日若不除贼,臣决不罢休。”
韦后脸色掠过了一丝惶恐。
单纯的弹劾,她并不害怕,韦家只手遮天,至少在这庙堂,单凭几句弹劾是不可能动摇的,可问题就在于,这边秦少游弹劾,那边又有刁民滋事,情势迫在眉睫,更不必说,就在方才,韦弘敏还在那儿大言不惭,说什么害民之贼、动摇社稷,非要治罪神策府不可,只是偏偏,现实却是活生生的打了韦弘敏的脸。
这一巴掌,很疼。
最重要的是,现在韦家已经惹来了麻烦,必须去解决,否则那些刁民,还不把韦家都给拆了,更可怕的问题就来了,偏生这个时候,秦少游开始死磕了。
秦少游不是一个人。
因为他话音落下的时候。
又有一人站了出来,这一次让人颇为意外,站出来的乃是狄仁杰。
狄仁杰和崔詧交好,这自不必说。
而且狄仁杰还嫉恶如仇,若说韦家弹劾秦少游,说神策府枉法,狄仁杰当然是极力赞成追查到底的,而现在,是韦家害民,狄仁杰能坐视不理吗?
狄仁杰有很高的声望,在民间的声誉更是如日中天,也正因为如此,这个时候他若是无动于衷,那么他就不是狄仁杰了。
狄仁杰正气凛然:“神策府要查,韦家害民之事,也不得不办,决不可放纵奸邪之辈,残害百姓,弘农郡王高义,既愿意请钦差查神策府,以证清白,那么眼下群情汹汹,臣请陛下恩准,立即委派要员,安抚百姓,惩处韦家作恶的人等,以儆效尤。”
尚书令裴恩不甘寂寞:“臣也深以为然,纵容国戚害民,则失人心,一旦此事不予处置,则天下人心尽失,恐有民变之祸……”
刑部尚书陈望凛然而出:“不诛贼子,何以平天下,陛下三思。”
越来越多人站出来。
一个比一个人更加有分量。
关东诸姓,虽不如关陇门阀那般强大,可是朝中的支持者,十有二三。
更何况有狄仁杰这种清流在,几乎近半的大臣都表现出了极力的支持。
而那些关中人,态度就有那么点儿暧昧不清了。
你们韦家去整神策府,这当然不错,可是人家没有整下来,你自己倒是泥菩萨过江了。
这倒也罢了,最重要的是,现在可是证据确凿啊,想为你们说话,可都没有说话的地方,于是大家细细思量了一二,居然都谨慎起来。
更不必说,一些崔詧的死党现在怕是心里在看笑话呢。
他们虽然也是关中人,站在关中人的立场上,可是同行是冤家,崔詧和韦家的矛盾已经公开化,这个时候,韦家若是遇到了麻烦,倒是有不少人求之不得。
整不死秦少游,受到打击的是整个关陇门阀,因为他们不得不坐视神策军与关东士族结合起来的力量异军突起。可是一旦韦家只手遮天,不少和韦家有嫌隙,跟着崔詧与韦家为难的关中豪族,将来只怕会有不少的麻烦,甚至可能遭致灭门之灾。
所以……如郑荣这样的人,居然只是冷眼以对,若不是顾忌着这个时候不该和秦少游一起攻讦‘同党’,只怕郑荣早就按耐不住,要去和韦家死磕了。
李显彻底的手足无措。
他最怕的就是民变,何况现在如此浩大的声势,都要求严惩韦家,似乎这韦家一下子犯了众怒,简直成了过街老鼠。
李显不禁小心翼翼的去看韦后,韦后的脸色,已经彻底的垮了下去,仿佛片刻之间,便苍老了十岁。
…………………………………………………………………………………………………………………………………………………………………………………………………………………………
第一章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