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7章 -1553章 外交内政

  “怕什么动静大?就怕动静不大!”丞相随手挥了一下,“人家已经做了几百年的活了,我们现在赶着做,不动静大点怎么行?西洋路途遥远,使团人选也轻忽不得,你这阵子就用点心吧。”
  眼见丞相已经用了如此不容置疑的语气,孔璋心里纵使有意见也只好压了下来。
  “是,丞相,我回头就去安排。”
  “好,今天就说到这里吧,我们先把刚才商量的对西班牙人的事情写个条陈出来,供陛下参考,使团的事情我也会跟陛下另外写一个条陈的,你们都抓紧去办吧。”接着,丞相再度挥了挥手,几位一直静候在武英殿里面的书记官也纷纷走了过来,开始拿出自己刚才记录的会议纪要供几位大臣垂询。
  “对了,那个日本的使节现在还在你们商业部那里吧?”仿佛是想起了什么似的,丞相再问商相。
  “对,幕府的使节现在被我们下面的人留在了京里面。”一说起这个,商相周学智的心情也顿时好上了许多,脸上也布满了笑容,“照着我的吩咐,他们现在不紧不慢地跟着那个使节谈判,时不时吓唬吓唬他,可把他给折腾惨了……反正下面就是不跟他谈出个结果来,一直吊着他们,这样他也离不开京城。”
  “现在已经开了春了,如果我们再不着急就不对劲了,难免那个使臣会起疑心。”丞相沉吟了一下,“差不多你也可以亲自见一下他了,言辞严厉一点,要让他知道我们对幕府的行径十分生气,然后你再给他们提一个期限条件,让他们在那之前赶紧把铜运过来——这样才像是我们大汉的作风,使臣也未必会起疑了。”
  “好的,我回去就准备召见他。”商相满口应下。他在丞相这里憋了气,还真想要在外邦的使节面前好好发泄发泄。
  “你们要好好做,事事用心啊,不然的话陈昇过来了以后,看到我们拖沓疲惫的样子,那还不是天天要大发雷霆?。”因为心情甚好,丞相又开起了玩笑,“也不知道他到时候听到朝廷要打西班牙人,该是什么心思?”
  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陈昇,当然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丞相和几个老兄弟一起打趣的对象,他今天百忙当中得以抽出了空来,准备觐见太子殿下。
  自从从太子殿下那里得知了陛下打算调他回归京城充任陆军大臣的消息之后,秉持着一贯的认真负责的态度,他已经在着手准备交接事宜了。虽然他不知道继任他辽东军总司令官职务的人选,到底是从辽东军内部挑选还是从外面调任,但是早一点作出交接的准备总是没错的。
  他在这几天里面已经写了很多文件和信件,一些用来给自己的继任者做参考,一些则是写给自己的部下们,告诫他们在自己走了之后一定要奉公守法,再也不能越雷池半步。不过,因为自己现在远在金州城,有很多事情不方便做,他让自己的心腹参议官宁泽光赶紧赶回辽东军总治所沈阳城暂时主持交接事宜,先把辽东军的钱粮以及军火仓储的账目盘点清楚。
  忙了好几天之后,虽然精力过人,他也还是感到有些疲惫,总算稍微偷了空得以觐见太子。
  和住在军营里的陈昇不同,太子殿下是住在金州城内最好的驿馆里面的,自从太子殿下入住之后,这个驿馆一直都有慕名而来的平民驻足围观,每次太子从驿馆当中出去巡视,都会在这群人当中引发沸腾一般的喝彩。虽然卫兵们担心会影响到太子殿下的安全,想要驱散他们,但是太子却阻止了他们。
  当看到威名赫赫的纪国公陈元帅来访的时候,围观的民众都爆发喝彩,而陈昇也不管他们,直接随着卫兵来到了驿馆里面。
  因为太子殿下的入驻,平时熙熙攘攘的驿馆现在空空荡荡,倒是多了几分幽静。
  一直在读书的太子一听到纪国公亲身来访,当然也没有让他等候,直接就让他觐见。
  “臣参见太子殿下。”来到了太子的居所之后,陈昇先是一丝不苟地躬身行礼。
  “纪国公不必多礼。”太子连忙让他免礼,然后有些好奇地看着对方,“不知道纪国公突然来访所为何事?”
  “臣是为了高丽之事而来。”陈昇的回答十分直接。
  “高丽之事?”一听到这句话,太子不由得也严肃了起来。“还请纪国公详细道来。”
  在他出京的时候,父皇就已经将大汉驻高丽使团和高丽王室之间的争执告诉了他,并且还全权委托他来处理高丽之事,所以他这阵子一直都在为这件事该怎么处理而伤神,自然十分重视。
  “臣本应该之前就与太子殿下禀告此事,但是当时一来还没有掌握全部情况;二来还不知道太子殿下已经全权负责此事,所以没有立即禀告,还请太子殿下恕罪。”陈昇却先告了罪。
  “国公何罪之有?”太子摇了摇头,“我……我只是懵懂少年,如此军国重事,本来就应该持重行事。”
  “殿下不必妄自菲薄,以陛下的识人之明,既然能够全权委任于殿下,那自然是不会错的。”陈昇难得地笑了笑,“殿下,今天臣刚刚收到了消息,驻高丽使团的团长施高艺即将赶来金州,很快就将会求见殿下。”
  施高艺是使团团长,按理来说是不能够轻易离开驻在国的,这次选择启程,看来是得到了国内外务司的允许。他也颇懂做人,在启程之前还派了快船来跟辽东打了招呼,所以陈昇才能先一步受到消息。
  “什么?这……这……”太子一下子有些吃惊。“他来辽东见我?”
  对太子而言,施高艺也算是这次的事主,他还在想怎么处理对方,没想到他却主动跑来辽东来求见他,着实让他惊诧。
  “太子殿下要巡视的是辽东和高丽,以殿下的身份,使团团长亲自跑过来打个前站也合乎情理。”陈昇微笑了起来,“只是,这位施团长是出了名的七巧玲珑心,恐怕也不会只为了迎接殿下而已啊……”
  “国公也觉得事情有蹊跷吗?”太子更加紧张了,“这位使团长跑过来,恐怕也是因为有些心虚吧……如此看来,高丽国主对他的指控倒也不是完全捏造?”
  “要说完全捏造,那自然是不大可能的……高丽国主哪里有胆子陷害****大员?”陈昇的笑容越来越深了,“不过,人至察则无徒,施团长多年来在高丽也算是纵横捭阖,极大地维护了我朝在高丽的利益,就凭这个也能够记一功,到也不能完全以罪人视之。”
  “……国公的意思是,施团长是功臣,不应该凭着高丽国主的控诉就治他的罪吗?”太子马上问。
  “治罪不治罪,这是太子殿下一个人才能做的决定,臣不能代太子决定,”陈昇微微摇了摇头,“殿下不要因为臣的三言两语就做决定,不如再看看,依着本心来处理,反正陛下已经给了殿下全权。”
  眼见纪国公一点都不想干涉他的决定,太子不由得感到有些气结。驻高丽使团的团长好歹也是朝廷中的一个高级官员,现在这样的大官、甚至包括高丽国主本人,前途祸福就全部交到他的手中了,他还没有做过如此重大的决定,因此不由得有些忐忑。
  “纪国公,高丽国主说在高丽,有汉人仗着和使团的关系,大肆敛财,贪婪横暴,肆意欺凌高丽人,使得高丽多处出现了流民,苦不堪言,而且使团是知情不报,有意包庇……这些事都是真的吗?”想了一会儿之后,太子再问。
  “若说全部是假,那也不对。”犹豫了片刻之后,一向直言直语的陈昇,也给出了一个颇为弯绕隐晦的回答。
  “也就是说,确有此事,而且类似的事情还不少?”太子听明白了他隐含的意思。
  然后,他微微有些恼怒了,“如果真要有类似的事情的话,那我就不能不管,****的名誉,怎么能够被一群害群之马给败坏掉呢?高丽一直对我国颇为恭顺,如果因为一小撮横行不法的使团官员就寒了心的话,那就太糟了。”
  “殿下,此事倒也没有那么简单,请息怒。”眼见太子突然发怒,陈昇连忙劝谏了他,“使团也有种种不得已的地方,也不能全部怪他们。”
  陈昇为和他其实不怎么相干的使团说话,主要是因为所谓“欺压高丽人的不法行径”里面,有不少就是辽东军干的,为了扩大财源补给军需,辽东军一直都参与在中国和高丽的边界通商当中,获取了大量的利益。另外,高丽北部和大汉交界的地区,现在已经有了大量汉人控制的参场和农庄,他们的后台其实也是辽东军,也正是因为有了辽东军,这些商人才敢这么肆无忌惮欺压高丽人,造出了高丽那么大的民愤。
  这些事陈昇之前一直是知道的,也默许了。现在辽东已经渐渐平定,辽东军的财务和供应已经没有那么紧张了,因此陈昇也打算让辽东军退出这些行当,让真正的商人来接手。
  “居然是如此因由?”当听完陈昇的解释之后,太子顿时就有些茫然。
  他开始感觉这件事有些棘手,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好处理。毫无疑问,作为太子,他应该秉公来处理,以免让藩国和天下人寒心,可是辽东军是大汉军队的主力军团,功绩是头等的,之前做的一些事也是事出有因,他真的不想因为高丽而打击辽东军将士的军心。
  “纪国公,可有什么两全其美的法子吗?”想了一会儿之后,他忍不住问陈昇。
  “此事牵涉到辽东军,臣不敢妄言。”陈昇还是没有松口,不肯用自己的身份来影响太子,“臣只有一句话建言殿下——世上大多事都不是非黑即白的,世上大多人也不是好坏二字就能区分开的,殿下。治国讲究的是权衡利弊,折衷行事,而不是一定要分出个好坏黑白来。”
  “权衡折衷……”太子口中几次默念了其中的两个词,品味其中的含义。“纪国公的意思是,既要做出点表示来安抚一下高丽人,也不要太过于伤及我方利益,要折衷处理吗?”
  陈昇只是微微笑了笑,没有再回答。
  “……”太子低下了头来,又静静思索了许久。
  “不管怎样,辽东军的人必须退出这些营生,而且以后不许再参与其中。”良久之后,仿佛是下定了什么决心似的,太子终于抬起头来看着陈昇,“军人不得涉足经商是父皇钦定的国策,必须坚持到底。之前哪怕情有可原,到现在也该收手了吧?我朝给官兵的薪饷都是历代罕有的,就在再有胃口也该喂饱了吧?还请国公一定要颁下严令,以后要严厉禁止类似行为!否则我无法坐视不理!”
  太子的语气罕有这么重的,倒是让陈昇愣了一下,不过他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太子说的也正是臣心里所想,如今辽东已经安然平定,女真或者蒙古人都已经无法为患,之前很多做法现在都不需要再做了,臣现在已经命令下去了,以后禁止辽东军中任何官兵牵涉其中。而且,辽东建省之后,辽东军也会受到更多的约束,不至于再和以前一样。”
  “那就好……”太子终于舒了口气。
  “不过,辽东军撤出之后,太子殿下打算把那些大汉在商栈、田庄、参场怎么办呢?那些都是大汉商人的财产,都送还给高丽吗?”陈昇忽然问。
  这个问题有些尖锐,然而太子刚才确实也想到了。“这些财产都是大汉国民的财产,不能归还,但是未来这些商人只能守法经营,不要再做那些鱼肉乡里,破坏两国关系的事情了……”
  虽然表面上太子是在约束这些商人,但是暗地里已经承认了他们在高丽攫取的利益,只是要求他们为了大汉和高丽的关系、以及对高丽的控制着想,以后约束一下而已。
  “太子说的办法当然好,不过……以高丽人的秉性,肯定是会得寸进尺的,如果我们让辽东军都撤出了,这些商人都后面没有后援了,到时候高丽官员肯定会勒索威逼大汉商人的,”陈昇还是不动声色,“与其后面麻烦,还不如先把这些商人都召回来算了。”
  “此事万万不可!”太子不知道陈昇这是在故意试探他,马上就表示了反对,“这些产业都是大汉商人一点一点积累出来的,怎么能够拱手让人?我是要维护两国的邦交没错,但是也不是牺牲大汉商人的利益委曲求全,照我看,这些商人不必撤出,继续在高丽经营就是了,我会让高丽人保证他们的产业不受侵扰的。”
  顿了一顿,也许是觉得自己说得太过于蛮横和露骨,他又不自觉地为自己的理由辩解,“高丽国朝臣上下极为腐败,就算把这些产业都还给高丽人,也肯定会被他们上下贪墨的,他们又不善经营,最后会把这些产业都搞得破败不堪。与其如此,还不如让大汉的商人继续来经营,这样对大汉好,对高丽也是好事。”
  听到了他的辩解之后,陈昇也笑了出来。
  “殿下既然知道高丽上下横行不法,那怎么能够相信他们的官员会在辽东军撤出商业之后,还会投鼠忌器,不欺凌大汉的商人呢?”
  “这……我朝是高丽之上国,高丽本就应该以恭顺对待我朝,我绝不会允许他们欺凌我国商人。如果高丽官员真的敢这么做的话,那时候他们就再也没有借口可找了,大汉可以一个个地惩办他们,让他们赔偿。反正,只要大汉这边稍微有些,就能够保住大汉商人的产业,不必一定要辽东军来牵涉其中,白白败坏了军内风纪。”稍微犹豫了一下之后,他又略微放低了声音,“另外,辽东军每年都有大量的军士退伍,可以将这些退伍兵安置在大汉商人的产业当中,大汉商人互相联保,也不会害怕高丽地方官的欺凌。”
  他说完以后,突然感觉有些忐忑,不安地看着陈昇,仿佛就像是一个等待着老师批阅答案的学生一样。
  陈昇却一开始并没有说话,只是不住地打量着太子,好像在感慨什么似的。
  正当太子准备再发问的时候,他突然长叹了口气。
  “太子说得对,就该这么做,如果是臣的话,臣也是如此打算的。”
  随着天下日渐安定,大汉的军事需求越来越小了,于是每年都会有大量军士退伍,辽东军自然也不例外。这些军士在离开军队的时候,除了发了一笔退伍金之外,都需要地方安置。
  大部分的军官都会依照各自的军阶和军功授予田地,这些退伍军官在回到家乡之后,因为多年的从军经历锻炼出了服从的习惯,而且掌握着军事技能,于是就会成为大汉地方理政的中坚力量。但是天下的田地毕竟有限,尤其是大多数在改朝换代的时候没有遭遇过兵灾的内地省份,朝廷只能从前明宗室和一部分伪官的私产当中没收田地,这么多年分发土地下来,余田已经很少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退伍将士能尽量多地享受到晚年生活,朝廷上下也争议了很久,最后拿出了两个解决办法。
  一个是鼓励各地的军团在边疆省份屯垦开荒,然后把这些田地授予给退伍的士兵们,让他们变相地移民实边。
  但是这种做法一开始就受到了不少质疑,因为边疆大多数都平定没有多久,能够稳定耕作的土地太少了,分不到多少人,另外边疆的环境大多数十分恶劣,纵使开荒也十分难以耕种,没有多少士兵愿意因为能得到授田就留在这里务农。
  如果强行将他们束缚在土地上的话,前明有过深刻教训,前明为了给国家省钱,规定各地卫所的士兵作为军户必须世代当兵,然后耕作卫所的土地,但是卫所的田地最后会慢慢被流入到千户等指挥官的手中,最后这些军户只能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改变自己和后人的身份,与奴隶无异。
  大汉君臣都是从明代过来的,前明军户的惨状他们也见识过不少,十分不愿意让往事重演。
  于是经过了长期的讨论之后,大家又提出了另外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将边疆的土地以大片庄田的形式送给有功劳的退伍军官,用这些人来巩固边疆形势——这些边疆的地主在当地可以组织民防队,协助大汉军队维持地方治安,而退伍士兵则可以自由选择,如果愿意的话就留在边疆,如果不愿意留的话大汉官府帮助寻找出路。
  和前明不同,大汉的官府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经济体系,内阁所代表的官府的名下拥有当年云山行的所有商栈、海船和货物产业,而且还大量的工厂、矿山和田庄,这些产业本身就具有巨大的人工需求,能够吸纳就业人员十分庞大,于是这些地方就成为了退伍士兵最大的流向地。由于这写士兵在从军生涯当中大多数都锻炼出了好身体,有些人还学会了养马、机械等等实用技能,再加上又习惯了本分听话,所以他们也成为了各地所喜欢雇佣的工人,两边都十分满意。
  就这样,在辽东各地,新征服的土地上已经遍布了大片的田庄,一路甚至扩展到了高丽境内,而这些田庄的主人们也大多数把自己的成年子弟都送到了军队当中当兵。和大明的军户不同,这些人是主动为之的,是出于对军队的感恩、顺便为自己家庭继续寻求保护。
  所以,陈昇说辽东军“退出”,又哪里是那么容易退出的?太子也不过是另外寻个名目而已,正规军不允许做的事情,退伍兵做起来就名正言顺了。
  **********
  两更合一六千字
  五一、五二、五三,放假三天,也祝大家节日愉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