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党争

  永历皇帝等底下众官安然入座,才直起身子,面露笑容,看着下面的芸芸众首。
  有光禄寺的官员立于御桌旁,见永历坐直了,立刻高声唱道:“开爵注酒!”
  无数宫人从后面涌出,每人负责一席,给坐在绣敦上的官员们面前杯中倒满酒液,然后鼓乐声起,教坊司的乐师们奏响礼乐,伴着音乐,永历帝欣然站起,大臣们在光禄寺的官员带领下,鹦鹉学舌般一起喊道:“臣等恭敬皇上!”
  永历举起酒杯,象征性的碰了碰嘴唇,而大臣们一饮而尽,王应熊双目生辉,满面红光,极为荣耀的干了这一杯,而王欢茫然不懂这一套,昏头昏脑的跟着喝了一杯。
  只觉这酒液上等,比在夔州喝的米酒要好多了,似乎是极品的女儿红。
  酒干杯空,劝酒音乐也停了下来,大家纷纷落座,王欢跟着坐下,以为可以吃菜了,却不想刚拿起筷子,音乐声又起。
  光禄寺官员尖着嗓子,再次唱道:“二次注酒!”
  宫人们再次涌上来,用玉壶为大臣们注满酒杯,然后大家又站了起来,一起喊道:“臣等恭敬皇上!”
  又一次干了一杯,如此连续九次,大臣们敬了皇帝九杯酒,光禄寺卿才满足的唱道:“酒毕,诸臣谢恩!”
  大臣们毕恭毕敬的跪下叩头,感谢皇帝赐宴之恩,永历帝慈祥的表示没什么、众卿平身,大伙儿这才算完,光禄寺卿最后唱道:“收御爵,进汤!”
  王欢简直无语了,这酒宴规矩之多,繁琐至极,吃个饭还如此麻烦,真不知大臣们还个个兴奋莫名是为什么。
  伴着一群舞姬摇曳生姿的进入宴席中央的空地上翩翩起舞,鼓乐声再起,一样样佳肴走马灯似的送上每个人面前的矮几上,盘盘都是美味,让在四川山沟里呆了许久的王欢大开眼界。
  他夹起一块晶莹剔透的东坡肉看了看,放了回去,又戳起盘子里一团色香味俱全的鸭脯,放入口中,肥而不腻的口感极佳,轻轻吞下,心中却有些不敢置信,永历帝这才从逃亡中安稳几天,居然就过上了这等好日子。
  看着空场中那群面露妩媚娇色、玉莲白藕的舞姬,轻歌曼舞霓衫羽衣惹人心醉,俏容如花仟腰堪握让人神往,伴着丝乐迷人,明月倒影,几乎让王欢差点忘了,身处的是偏安东南一隅的南明小朝廷,而不是北京紫禁城御花园。
  高台上面南而坐的永历帝,目光迷离,眼神随着舞姬的身影团团打转,座下诸位王公大臣,人人都笑容满面,或据案大嚼,或举著浅尝,太平盛世般欢心快乐。
  “皇帝当到这个地步,简直堪比南唐后主,亡国也活该了。”王欢暗自摇摇头,把玩着手中白玉瓷杯,心头直叹气。
  终于一曲舞罢,伴着云板起,音乐声停,舞姬们退了下去,宴席上暂时恢复了平静,众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高台上的永历帝。
  “诸位爱卿,今日良辰,朕设宴与水月宫,与众爱卿欢聚,实是有天大的喜事啊。”永历帝用宫女奉上的净水漱过口,取白巾擦嘴,然后笑吟吟的开口说道:“喜事有二,就由瞿爱卿为大家一一道来。”
  坐在左首第一位的瞿式耜闻声站起,向永历帝深深一躬,朗声道:“微臣遵命!”
  瞿式耜面容清瘦,双目有神,一缕长须垂胸,随风而飘,道气仙风倒不失名臣之风,他微笑着面向诸臣,中气十足的说道:“皇上说的第一件喜事,乃驻兵广州的惠国公李大人,已在校场点兵,不日就将雄兵百万,进攻南雄,想我大明有明主中兴、柱国领军,北征必将所向披靡,待得南雄赣州一下,则江西广东连成一片,半壁江山复入大明之手,鞑子气数无多,南京收复也指日可待,诸公,此事可喜?”
  他说话抑扬顿挫,激昂有力,言辞间信心爆棚,极富感染力,顿时宴席上欢声一片。
  有一人长身而起,举杯高呼:“可喜,大喜啊!诸位同僚,请举杯,让我们共敬吾皇,为我大明有此明主贺!”
  百官高声附和,酒樽乱晃,人们纷纷站起,向高台上的永历遥遥举杯,永历笑容满面,也举杯应景,喝了一口。
  王欢借着站起的空子,向前方的王应熊问道:“这高呼的人是谁?”
  王应熊似乎不大喜欢这人,听王欢问起,一边将酒杯碰碰嘴唇而未饮,一边低声侧头向王欢道:“此人乃当朝第一妄臣,永安候马吉祥是也。此人性狡诈、粗通文墨,却是中官门下出身,最善专营附会,原本是崇祯帝时大太监高启潜门下走狗,任职都司,后来多方经营,无半分军功,竟先后直升至锦衣卫都督和安东副总兵官,这次皇上武冈避险,他随行护驾,寸步不离,皇上爱他忠诚,升他为指挥使,封永安候。圣眷高挂,又外结好惠国公,权倾朝野,是本朝第一红人。”
  王欢恍然,原来此人就是马吉祥,永历朝的大奸臣,本事不大权欲大,极善阿弥奉承,对永历帝倒是忠心耿耿,一直到后来逃入缅甸,也不离不弃,最后死在了永历帝面前,也算尽忠。
  不过这人对国家危害极大,几乎就没有做过好事,坏事倒做的不少,一生中充斥了贪欲,除了钱什么也不认,一心巴结权臣,李成栋势大时巴结李成栋,孙可望得势时又依附孙可望,到最后李定国成了掌兵者,他又投靠李定国,秉性之善变,不愧妄臣二字。
  此刻看到马吉祥,王欢细细打量了一下,只觉这人面目五官倒是端正,国字脸高鼻梁,一脸正气,身形高大,加上在艰难时相伴相随,怪不得永历帝会信任有加。
  趁着饮酒时众人都在高声笑谈,王应熊又道:“朝中此人与李成栋、蒙正发、袁彭年等人,与瞿式耜结盟,外加何腾蛟,并称楚党,互为倚重,得皇上信任,在朝中呼风唤雨,把持了吏部等大权,极为风光。”
  他舔舔嘴皮子,谨慎的左右看看,又低声道:“朝堂上另有一党,乃是内阁大学士朱天麟、吏部侍郎吴贞毓、给事中张孝起、李用辑等人,外结督臣堵胤锡、王化澄等,并称吴党,看不惯楚党遮蔽圣听、把持朝纲的行为,一心想要维持正统,扶助天子,以匡扶社稷为己任。两党水火不容、彼此倾轧,闹出了不少事情。”
  王欢听了,并不意外,明末党争又来已久,延绵上百年,从未消停,大量人力物力消耗其中,不知浪费了多少资源,而且党争争到最后,已经失去了政见之分,发展到纯粹为了争而争,不管对方的主见于国有益无益,不分对错,只要对方赞成的,自己就反对,对方反对的,自己一定要赞成。
  故而史家有一论,明朝亡于党争,有一定道理。
  所以王欢听了,只是问道:“那么王总督是那一派?”
  王应熊眼睛一眨,正气凛然道:“老夫那一派也不是,左右逢源、火中取栗是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