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越王勾践

  勾践与夫差年龄相仿,是个三十出头的精壮男子,但他模样没有夫差英俊,长颈鸟喙,除了预先知道结果的赵无恤,以及间谍遍布越国的孙武外,恐怕没多少人知道越国太子的名字。
  虽然中原人称他们为越国,但越人有自己的称呼:“于越”,就像吴国也有自己的称呼“句吴”一样。因为吴越的语言跟华夏本就不是一个系统,越语语音黏着连续而倒置,写出来是一个字的,常常读出两段音节,和后世的状语,泰语反倒更似。且越人无姓,就算对方是君主也常直呼名。
  这时代也尚未有”越国是大禹后人“的传说,越人自己更没有史官记史,他们只知道自己是南方土著,世代生活在这三江环绕之地。和中原第一次接触,是在周成王二十五年的成周之会上。那次盟会之后,周天子给越人空降了一群宗姬后裔做国君,他们就是吴国的先祖。
  吴越的对抗,从那时候便开始了,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吴人其实就是华夏化较深的越人,而越人的文化则更为落后一些。
  两国最初谈不上谁强谁弱,反正都是楚国的从属,可到了八九十年前,吴国在寿梦王的统治下,在晋人的扶持下,开始崛起。吴军不仅屡次击败楚国,在江淮拓展疆土,还不断进攻越国。毕竟两国距离太近了,迫于江海,处于五湖之间,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两国矛盾无法调和,加上晋楚从中教唆,遂成仇讎敌战之国,攻伐间互有胜负。
  几年前,那时候勾践还小,他的父亲越王允常乘着吴师入郢,派兵袭击吴国都城,迫使吴国还师,这也是此次吴王阖闾伐越的借口。
  吴师气势汹汹,越王允常病重,太子勾践便只能临危受命,代父出征。
  在离开会稽前,久卧病榻的允常对他说道:”此番吴国大举入寇,兵力之盛前所未有。从前吴只以偏师攻越,越却可以用主力配合楚军伐吴。可如今楚国已残,越国只能独自面对吴军,我看阖闾是想一战灭越啊!”
  吴越两国的国力相差实在太大了,越国国土不到吴国的三分之一,而人口也不及吴的一半,仅有三四十万人。面对吴王阖闾气势汹汹的三万大军,勾践征调了城郭之民和部落之民,也不过凑出万余人,处于劣势,更别说吴军都是由孙武训练,杀得楚国人仓皇而逃的老卒。
  所以越王甚至做好了失败的准备,允常打算着,一旦无法抵御,就带着都城的国人退到会稽山,甚至坐船逃到偏远的“外越“去。
  “甬句东是海外的大岛屿,足足有几十里长,而南方瓯越人的地域,更是丘陵森林遍布,吴国人要的只是会稽以北的平地,只要吾等愿意退走,南方之大,总有于越人的容身之地……”
  但勾践不愿意,他觉得,一旦被吴人赶下海,或者遁入山林,越国肯定会分裂零散,于越人恐怕再也回不到会稽山和浙江,永远无法祭祀祖灵了!
  所以他抱着必死的决心前往,诸稽郢为大将,灵姑浮为先锋,畴无余、胥犴为左右将军,万余锐兵也人人悍不畏死,这就是越人的习性,后世江南书生软绵绵的性子,在他们身上完全看不不到!
  谁想檇李一战,他们竟奇迹般获胜了!这之后吴国人灰溜溜地退走,听说是吴王阖闾死于军中!勾践担心遇伏,也没有深追,留下诸稽郢驻守国境后,便回会稽去了。
  直到途径浙江入海口时,勾践依然觉得这是场梦。
  “我竟击败了横行江淮的吴军,还杀死了吴王阖闾……”
  这一下,勾践可算是体验了一把什么叫“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
  隆冬十二月初,北国已经是一片银装素裹,南方的于越却依然一片苍翠。
  此处是浙江的入海口,被称为“会夷海”的地方,这也是越人捍卫国都的北方险隘。倘若八月秋水时至时来此,就能看到海潮昼夜再上,奔腾冲击,声撼地轴的奇景了。
  勾践带着于越人沿海岸线北上,又沿着海岸线归来。越卒断发文身,错臂而左衽,将吏身穿皮甲,普通士卒则披着“卉服”,也就是以草编织成遮体的衣物。越地多雨潮湿,夏天骄阳似火,冬天也不怎么冷,所以一年四季都戴着竹篾编成斗笠,脚上跣足,却走得比穿鞋还快。
  刚渡过浙江,他们便受到了隆重的欢迎,得知勾践击败入寇的吴人,浙江两岸的越人城邑、部落之民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看向勾践的目光中满是崇敬,这种万人拥戴的礼遇,让年轻的太子心中产生了微妙变化。
  然而这只是开始,第二天早上,他们终于回到了会稽城,这里也已经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城门开了,城内的越人纷纷走出。
  勾践和越兵被他们簇拥在中间,裸身的童子们跟在马匹后面奔跑,欢呼雀跃。这里没有中原的举袂拱手,来自四面八方的于越人们用各种稀奇古怪的部族方言他呼喊。巫祝披着兽皮,戴着野鸡的尾羽,敲击着铜鼓,围着勾践跳舞。无数相貌美艳的越女跪求他垂帘,好诞下英雄的子嗣。
  勾践则左顾右盼,朝众人微笑,触碰举起的手,并任由下跪的人摸他俘获的驷马、战车和轮子。
  越王允常也站在城头,笑着看儿子享受这份荣誉,他战胜了强大的吴国,让于越避免亡国灭种之灾,这是勾践应有的回报。
  直到一声异样的呼唤响起,允常的笑容才凝固在了脸上。
  “王!”一个皮肤棕褐的于越人朝勾践呼喊,似乎是个渔民,他肩上举着个孩子,一个小男孩,他正是崇拜英雄的年纪,也学着父亲,用尖细的嗓音高呼着同一个词。
  “王!”
  仿佛受到了传染,其他越人也跟着应和。”王!“他们叫道,向勾践匍匐,向他跪拜,仿佛他就是于越的国君。
  这诵喝声渐渐增强,渐渐蔓延,渐渐膨胀。响亮的合声惊吓了坐骑,也吓到了出城迎接的越人贵族。
  还不等他们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在携李之战里立下大功的灵姑浮也举起了金戈高呼勾践的名字。
  “于越兴,勾践王!”
  畴无余、胥犴,以及勾践带回来的数千越甲抽出了武器,敲击着藤盾齐齐呼喊起来,他们将勾践簇拥在中间,称他为王!
  勾践心中激荡,望着拥戴自己的甲兵和国人,又抬头和越王允常的目光对撞,他过去从未敢这样直视父亲的眼睛过。
  王是越人对首领的称呼,一个邦国,只能有一位王,一如一个家里只能有一个主人。
  而越人,只认强者为王!一个战胜了强敌,年富力强的英雄,和一个久病在床,不能提兵保卫邦国部族的老者,他们很快便做出了选择。
  一切像是事发突然,又像是蓄谋已久,是夜,越王允常突然宣布退位,他带着几位夫人和亲信,登会稽山为祖灵守祀,直到一年后死去,他再未下来过。
  而太子勾践,则在举国人的支持下,在会稽城顺利登上了君位。自此以后,越王勾践之名,同他大败吴军,斩落吴王阖闾的事迹一起,开始传遍天下……
  ……
  “于越败吴于檇李,吴子光卒!”
  当这个消息传到楚国时,已经是第二年春天了。谈吴色变的楚国贵族又惊又喜,据说身在载郢的令尹子西、司马子期公然在大殿上恭贺楚王熊珍,说楚国终于少了一个心腹大患。熊珍则泪流满面,亲自去祖陵祭祀,告诉先祖这个喜讯。
  他们同时也第一次听说了”越王勾践“此人,不少楚人因为吃过吴国的苦头,对替自己出去仇敌的于越之君心生好感。子西甚至提出,应该像当年晋人联吴攻楚一样,可以派遣使者去联越制吴。
  消息随着春风一起向北传递,除了载郢外,楚国的其他都邑也在为此事庆贺,方城以北的叶县也不例外。
  一辆风尘仆仆的马车停在市井之外,听着随从在耳边通报的消息后,端木赐微微皱起了眉。
  “吴国大败,吴王阖闾死了!?”
  刚进楚国不久就得知了这消息,端木赐倒是没有惊,也不会喜,只是心中充满了疑惑。
  在制定伐交战略时,端木赐曾提醒赵无恤,说吴国不可不防。一方面晋侯与吴国依然是盟友关系,知伯可能会向吴国求助。另一方面,吴国因为宋、鲁、泗上的缘故,对赵氏已经产生了敌意,若他们乘此机会挥师北上,那赵氏就彻底陷入包围了。
  “在灭亡越国之前,吴王是不敢轻易北上的。”当时赵无恤笃定地说道。
  “以吴国的国力和强兵名将,灭越应该不难吧?”子贡毕竟没去过吴越,光靠两国的个头的名声就做出了判断。
  赵无恤却不这么认为:“当吴国以为自己的主要对手是楚国,是北上中原时,或许真正能让他们栽大跟头的恰恰是越国,子贡可别小看于越人的悍勇和韧性。”
  “当然,凡事没有绝对,提防还是要有的。所以在说服郑国西进后,你还要去楚国走一趟,若吴国真的迅速灭越,图谋北上,吾等便有联楚的必要了。若吴国反被越国击败,甚至死了国君,那他们对宋鲁的威胁就暂时消失了,你到时候见机行事便是。”
  末了,赵无恤还轻声说了一句:“只希望这次,勾践不要让我失望……”子贡茫然,忙问勾践是谁,赵无恤却不答了,等他下来一查,才知道是越国太子,名声不显,似乎是个小角色。
  结果,这个“小角色”的确没让赵无恤失望,他做下的事让天下人侧目,也叫子贡越发想不通。
  他凭借做商贾时过人的臆价能力,可以通过分析天时地利、邦国形势的“庙算”预知一些事情,这已经很了不起了。可让子贡咋舌的是,自家主君却已经到了料事如神的程度,这太让人匪夷所思了吧!
  不过子贡来不及去细思此事了,他这次来楚国也有重任在肩,是为了游说叶公子高,怂恿他与郑国为难的。
  同时赵无恤还神秘兮兮地叮嘱说:“楚有材,晋用之,楚地有许多隐居的士人和家道中落的贵族,你若是遇到有才干的,记得给我带几位回来,尤其是名为范蠡,文种者!切不能放过!”
  ps:“于越败吴于檇李,吴子光卒”——《左传.定公十四年》,第二章在晚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