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君子不器

  公良孺,漆雕开,原宪等人在雨水里冷冷注视着子贡、窦须等同门。
  “汝等是要追随夫子而去,还是留在这里,做赵无恤的鹰犬?”
  他们将追随夫子离开视为唯一正确的道路,所以也将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扔在了同门的面前。
  若你们对夫子足够爱戴,那就乖乖过来;若不愿,那就是对夫子之道的背叛!
  公西赤惊恐地看着面容冷酷的同门师兄弟们,他回顾左右的子贡和樊须,却见他俩齐齐愣住了,樊须捏紧了拳,子贡也呆立不动。
  事情发生的太快,而这条此与彼疆的界线也划的太快了。
  若是换了从前,公西赤一定会亦步亦趋,可在赵无恤幕府里摸爬滚打数年后,他也不再是从前那个单纯听话的少年了。
  那么,该怎么选呢?
  就在众人犹豫的时候,一直将身体隐藏在众人身后的宰予却猛地跪地,在泥地里啪啪啪三稽首:“夫子,诸位师兄弟,恕予不能相随!”
  他随即起身,将深衣上的泥水一挥,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子贡等人,转身就走。
  孔子不言,宰予的离去在他意料之中,而漆雕开则朝宰予的背影唾了一口,骂道:“叛徒!”
  宰予是第一个彻底投靠赵无恤的孔门弟子,他继任中都宰,却没有继承孔子之道,而是改用赵无恤那一套,甚至公然对孔子说,赵氏之法优于所以的周公之礼!
  这不是叛逆之徒,不是反复小人,还能是什么?
  宰予猛地停住了脚步,转头看向愤怒的漆雕开,眼睛里满是平静,你这个受刑的残人,又哪能懂得我的志向?
  他冷笑着回应道:“子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之,亦勿施于人!夫子大恩我难以回报,但汝等想要用这逼我放弃一切?恕我难以从命,告辞了!”
  公西赤看了一眼潇洒远去的宰予,心里羡慕不已,宰予一直以来就是个功利的人,他凭借自己出色的能力,颇得大将军赏识,如今将得到汶县县令一职,大好的前程在等着他,他是不会放弃的,所以才能如此果断。
  而公西赤呢?他也着迷于高官俸禄,沉溺于肥马和轻裘,以及身穿礼服时众人景仰的目光中,是去是留,意难决也。
  就在这时,樊须也突然下拜稽首。
  “夫子,我也不能相随!”
  ……
  这让所有孔门弟子瞪大了眼,樊须一直老实巴交,夫子让做啥就做啥,在听了“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的气话后,竟真去请教农夫和灌园人。
  就是这样一个夫子河师兄弟们说啥就做啥的人,居然当众拒绝追随夫子?
  “春耕尚未完全结束,粟稻开始抽苗,李子园要施肥防虫,冬麦开始发黄准备收割。代田法要推广到梁父、鲁县、费县去,洙泗流域要建造龙骨水车,开挖沟渠……我……我是大农丞,不能抛下鲁国的农夫农妇……”
  这是樊迟的解释,在众人听起来却像是狡辩一般,那些下贱的劳力者,他们比夫子还重要么?
  这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但若真让樊迟选择……
  没错,百万黎庶,芸芸众生,在农事上为他们找到能饱食活命的法子,这件事情,已经比追随在夫子身边做一个挨训的徒弟更重要了!
  孔子望着跪倒在地的朴实弟子,内心没有愤怒,反倒生出一丝惭愧来,他本性最淳厚,自己是不是待他太过苛刻了?
  他还是没说话,嫉恶如仇,眼里容不下沙子的原宪咬牙切齿地看着樊迟。
  “小人哉,樊迟也!你不跟着去,就好好为赵无恤种地去吧!”
  没错,这又是一个叛徒。
  “那子华,你呢?”终于轮到公西赤了,他也躲不过去。
  “我……我恐怕也不能相随……”公西赤硬着头皮,做了和樊须一模一样的事情。
  “你!”
  冉耕冉雍目视公西赤,眼睛里充满责备,他们是他的远亲,也是带他入孔门的引路人,在他们看来,这个小弟弟应该乖顺地过来才对。
  公西赤看向师兄们,看向夫子,是樊须的选择给了他拒绝的勇气,但事后却奋力解释道:“我只是认为,君子当和而不同!”
  一语惊醒梦中人,最尊敬孔子,在留下和跟上去中间犹豫不决的子贡一下子就醒悟过来了。
  在这个时代,“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一种有差别的、多样性统一,因而有别于“同”。
  比如烹调,必须使酸、甜、苦、辣、咸调合在一起,达到一种五味俱全、味在咸酸之外的境界,才能算是上等佳肴;比如音乐,必须将宫、商、角、徾、羽配合在一起,达到一种五音共鸣、声在宫商之外的境界,才能算是上等美乐:反之,如果好咸者一味放盐,好酸者拼命倒醋,爱宫者排斥商、角,喜商者不用羽、徾,其后果便不堪设想了。
  因此,晏婴早就说过:“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专一,谁能听之?”
  到了孔丘之时,针对这一问题,也教导弟子们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
  子贡意识到,夫子正是希望他们做这样的人!
  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
  或者,是别人要与他们完全一致,己之所欲,亦要强行施于别人。
  若是夫子出言让他们追随,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抛弃一切跟上去,但对面那几人将自己视为身洁志高的,被赵氏幕府迫害的达士,甚至不顾孔子的意愿,就试图绑架所有孔门中人。
  究竟谁才是小人?
  子贡迈步而出,挡在了被众人所指的樊须,公西赤面前。
  “夫子,你真的想让吾等随你一同离去么?”
  孔丘这时候才终于出言,他心里多么希望所有弟子都能和从前一样,在膝下认真地听他授课啊,但他却在车上摇了摇头:“我不会强人之所难。”
  “夫子!”漆雕开、原宪大急,夫子你咬定牙关让那几人跟随的话,他们多半会跟来的,到时候赵无恤便少了许多安定鲁国的助力,也能出他们的心头之气。
  夫子啊夫子,你何必对这些叛徒如此仁义,如此大度?
  就在这时,却听子贡说道:“好,既然如此,那吾等便跟夫子一起走!”
  樊须惶恐,公西赤震惊,他们话都说出口了,再继续跟着去,叫他们如何自处?
  但子贡已经做出了决定。
  他将一左一右跪着的樊须和公西赤拉起来,对孔子说道:“赐不孝,有重担在身,不能轻易言去,只能十里相送夫子了!”
  ……
  神不合,貌亦离,孔门弟子们各怀心事地跟着夫子的马车,缓缓向东驶去。
  樊须和公西赤,以及那些在幕府里做僚吏的弟子还有些尴尬,但他们首领端木赐却不顾公良孺,漆雕开的脸色,一直为夫子拉着马笼头。
  他沉默良久后,突然轻声问道:“夫子,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弟子有惑,则必有问,但说无妨。”孔子似乎把这次分裂之旅当成了普通的出游,面色如常。
  “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民众许多好处,还能博济大众,这样的人,可以称得上是仁么?”
  此刻天气已经放晴,孔丘注视着透出阳光的蓝天,缓缓答道:“非但是仁人,简直是个圣人了,这样的事情,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何况如今是礼乐崩坏的季世?”
  子贡止步,说道:“那么在我心里,赵大将军就是这样的仁人。在晋国下宫时如此,到了宋曹时如此,入西鲁,入曲阜后更是如此。我能感受得到,他虽然出身卿族,却颇知底层的辛酸,也是真心地对民众好。或许在得国的途径上有些不正,或许在推行新政的过程中会违背一些礼仪,但我坚信他会让鲁国变得更好。弟子不才,想辅佐一位圣贤之君出来!”
  “赵无恤也能算仁人,也能做圣君?真是莫大的笑话!”
  孔门弟子们嘿然,多数人对此嗤之以鼻,在他们看来,赵无恤已经是和华督、庆父、崔杼、庆封一样的万恶权臣了。孔丘也目光复杂地点了点头,默然不语,也不知是认可,还是不认可,叫有心替赵无恤申辩的子贡心里发虚。
  不知不觉,东郊的十里亭舍到了,亭长捏着棍棒,带着亭卒拦在路上,警惕地注视着这一大串出游的人。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子贡停步,伏在车舆下哭泣道:“夫子,弟子只能送到这了,我与子华、子迟他们要留下来,不是为了那点高官厚禄。而是因为鲁国的朝堂中能少夫子的身影,却不能少夫子的仁义之思。夫子,你的大道还未死去,只是蛰伏,弟子们会将夫子之道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新的鲁国内部,等你再回到曲阜时,定能看到一个兴旺繁荣的鲁邦!”
  孔子还是没回答,也不知是信与不信。子贡有些失落地招呼樊须,公西赤,公治长等人就要折返回去。
  没错,雏鸟总要长大,幼雁迟早高飞,他们羽翼已丰,是离开夫子膝下,去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时候了!
  孔子因为时代和身份的限制,他只能把所有的希望放到鲁君能够振作上,甚至不惜和三桓妥协。但子贡等弟子却有更大的选择,他们最终选择了赵无恤作为主君,作为发挥才干,寄托希望之人。
  就在这时,却听孔子在车上大声说道:“我说过,君子不器,赐,这一点汝没能做到!”
  ……
  君子不器?子贡心中苦笑不已,谁能轻易做到呢?
  他本以为这是夫子在失望,在责备,但一回头,却见夫子在对他笑。
  “赐,你虽未能做到‘不器’,但我已知道你是什么器了……”
  孔丘语重心长地说道:“你是瑚琏啊……”
  子贡一愣,其他人也一愣,他们纷纷回味着这句话,夫子究竟是褒是贬?
  瑚琏,是宗里庙盛黍稷的。但是它绝非一般的盛食器,而是上至周王、诸侯,下至卿大夫都推崇的礼器。瑚琏可置于大堂之上、宗庙之中、黄泉之下,它超绝华美、实有大用,可以和鼎相配使用,只是尊贵稍次。
  孔子以瑚琏比子贡,是说子贡对于国家社稷乃是大器。他具有超才,能得到赵氏幕府重用,且个人操行容重厚德。
  这评价之高之精之美之妙,在获孔子评价的众弟子中堪称独一无二!
  不仅是将子贡视为叛徒、反复小人的漆雕开、原宪等人惊呆了,子贡也愣了半响,这才快步跟到夫子身侧,郑重一拜。“赐!谢夫子之评,我一定会做一尊上辅君王,下安黎庶,群臣避道,礼绝百僚的瑚琏!”
  子贡心中大受安慰,至少他知道了,夫子没怪他,开朗的颜回没怪他,豪迈的子路没怪他,豁达的曾点也没怪他。
  看着夫子坦荡荡的脸庞,他咬了咬牙,在孔子耳边低声说道:“弟子也会为孔门在鲁国,在赵氏幕府统治下找到生存之道,故有一个不情之请,还望夫子允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