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无心插柳

  感谢书友大万的打赏!
  ……
  赵广德话一出口,又有些后悔了。他讷讷地看向无恤,生怕他其像自家父亲那样,对他加以斥责,嘲笑。
  因为,君子远庖厨,是这时代的共识。身为高贵的卿大夫,钟鸣鼎食之子,怎能亲手割烹?做那和庖厨竖寺等小人才做的低贱行当?
  然而,赵无恤的反应却让赵广德意想不到。
  无恤静静地听他言志,随即拊掌而笑,说道:“鸟有鸟道,鱼有鱼道,而人也各有志向兴趣,在我看来,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堂弟不必惶恐,来,快坐下。”
  赵广德挠了挠头,坐下后嘿嘿讪笑,为方才的失态有些不好意思。
  却听无恤沉吟片刻后说道:“日后堂弟就经常跟我回成邑来,在这个院子里,庖厨之事,任你施展,只是不要认为我怠慢了你即可。”
  赵广德心中一喜:“堂兄所言,当真?”
  “自然是真的,何况,弟也不必自卑,入于庖厨的君子,从古至今数都数不过来。昔有燧人氏,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又有庖牺氏,养牺牲以庖厨,故曰庖牺;其后神农、后稷、伊尹等,更是不必赘言。而近世以来,周朝守藏室的史官老聃也是其中之一,不然,他怎么会有‘治大国如烹饪小鲜’的比喻呢?”
  “堂弟若能做出让万民共享的美食,也是与民同乐的一种啊。”
  无恤作为后世之人,对赵广德的想法倒是不会鄙夷和奇怪。而君子远庖厨这句话,在原本的历史上,孟子就加以诠释过:“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虽云不忍,但端上来后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说白了,就是假仁假义。如同齐桓公小白那般明面上自诩为仁义明君,可暗地里啖食婴儿之肉却丝毫不感到愧疚,而当世的许多诸侯卿大夫更加不堪,苛政残民胜过虎狼食人。
  食人之肉亦如此坦然,何必在对待几只禽兽的性命上惺惺作态?
  何况,春秋贵族们兴趣爱好稀奇古怪的多了去:有喜欢搞土木工程的,有喜欢杀活人献祭的,有喜欢假扮成女人的,有喜欢夫人给自己戴绿帽的,有喜欢在朝服下穿着情妇**上朝的,甚至还有换……妻玩耍的。
  赵广德的爱好,只是下个厨房而已,人畜无害,与之相比,算得了什么?
  案几对面的赵广德听后,有些感动,他说道:“堂兄此言让弟深省,真乃我之知己也!”
  赵无恤笑道:“堂弟既然有意于庖厨之艺,这豆花,还可以继续做成硬豆腐,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啊,你再去试试?”
  且不提赵广德对无恤这种一套工序,就能做出三种口味不同食物的奇思妙想啧啧称奇。那边的穆夏和薇、媛二侍女也跟着享受了一把热豆腐花,随即又被无恤使唤着把柔软的豆腐花倒在铺有麻布的木格内,把水挤出,压制成卤水豆腐。
  有了堂兄的包容,赵广德大起胆子来,在无恤指点下,亲自入庖厨煎熬脍脯,调和滋味。
  于是,在傍晚时分,无恤在乡寺内招待乡吏们的宴飨里,各人的案几上就多了豆鬲盛放的小葱拌豆腐、酱渍豆腐、葵菜豆腐羹等新颖菜式。让计侨、成巫、窦彭祖等人赞不绝口,纷纷赞叹无恤屋内人的厨艺。
  当然,无恤早已嘱咐两个侍女,不可告诉别人这些是赵广德所为。
  因为小胖子的厨艺,也让他刮目相看,暗道自己倒是捡了个偏才,后世的各种美食,以后就由他口述,让对庖厨之道热情无比的赵广德来制作吧。
  这也算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
  第二天一早,鸡初鸣,国人念着昨天赵无恤的承诺,便从榻上起来,洗盥过后,带着大袋的菽豆,或扛或舆(用人力拉的双轮车),出门前往乡寺。
  在成氏四里,却有那么几个鬼鬼祟祟的成氏族人,混在人群里,阴阳怪气地说着一些对赵无恤不利的话。
  “今年菽豆收成不错啊。”
  “是不错,多亏了君子的代田法。”
  “二三子这就上当了,只看到眼前的增收,没看到赵氏君子今年将加大税赋。”
  事关自己的利益,国人们脸色骤变:“你这是从何处听来的?”
  那成氏族人煞有其事地说道:“往年成翁做主时,采摘的菽豆都是自己留着即可,不必上交。如今倒好,那赵氏君子在乡中到处修造土木器械,开挖沟渠,让桑窦甲三里和野人氓隶获利,却让我等族人困乏。好不容易,这菽豆增收,居然还要带去乡寺,真是雁过也要拔毛。”
  有国人争辩道:“妄言!昨日君子就拒绝了吾等献礼,今日前去,反倒是要有一份礼物要送予吾等。”
  那成氏族人嗤之以鼻:“愚!赵氏君子昨日在蹴鞠场婉拒,实则是嫌弃尔等献上的太少,打算狠狠宰割一把。若不信,尔等带去的这些菽豆,一粒都拿不回来,全都得进了乡寺府库!”
  去年赵无恤对成氏的打击太过强横,让不少成氏小宗的国人心存忌惮,于是被这族人一说,一些人不由得有些犹豫起来,甚至有几个扛着麻布袋又返回去了。
  不过,窦、桑、甲氏那边,可没人敢这么怂恿,所以当成氏四里稀稀疏疏的人群到达乡寺外时,这里已经极为热闹。三里民众都排成了长队,前方围了个圈,似乎在观看什么,时不时传来一声惊奇的嗟叹声。
  成氏族人们面面相觑,一问之下,才知道是赵氏君子先前让匠人采石打造的那些个古怪石器,正在展示用法。
  众人凑进去一看,也挪不开眼睛了。
  六七个石磨同时开工,饱满的菽豆倒进去后,产出的是粘稠的豆汁,一旁有用葛、麻布过滤的;有蹲在陶釜前烧火熬煮的。
  乳白的滚烫豆浆香气扑鼻,众族长、里胥们各自端了一碗,喝得满唇白沫,纷纷赞不绝口。一旁还有点盐卤的,有压制豆腐的,让旁观的人们眼花缭乱。
  那些进过新绛,见过世面的国人觉得,简直比齐地倡优表演的把戏还要神奇啊!
  原来,昨日在场的人,不算赵广德的话,穆夏,薇、媛二女已经将此套工序记熟,无恤让他们再传授给成邑的国人,便将这制作豆浆豆腐的工艺发扬光大了。
  有窦、桑、甲三里族长带头试尝后,乡三老成巫又身穿裘服,站在土丘上向众人宣称道:“这便是君子送予尔等的礼物!今日所磨菽豆,全部免费,一粒报酬都不取!”
  ……
  求收藏,求推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