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军校校训:亲爱精诚

  这话说的朱楧一愣,幸福来得太突然了,寡人有后了,第一次做父亲的喜悦是无法言明的,后世的朱楧一直相亲失败,自然没有孩子,穿越到明初之后,因为所占据的身体年纪还小,一直也没有后代,没想今天得知了王后怀有身孕的消息,整个人高兴地都快要傻掉了,笑道:“真的吗?王后可别骗寡人。”
  说完,立即松开了孙云琦的双手,然后赶忙翻下身来,一把将孙云琦搂在怀里,一脸宠溺。
  能为王上怀上骨肉,孙云琦心里也是很开心,很幸福的,虽然有老朱的宗法制在,就算怀不上孩子,孙云琦的王后地位也没有人能撼动,但是作为王后,若是不能为国王诞下一子半女,那她总是会感觉自己愧对国家,愧对大王,现在万事大吉了,自己的任务总算完成了,紧紧地搂着朱楧,冲着这个让自己敬爱的大王莞尔一笑,道:“臣妾有几个胆子,敢在这件事情上欺瞒大王?臣妾这个月没有来月事,感觉就有可能有了,招御医诊断了一下,果然是喜脉。臣妾真的很开心,但愿能为大王诞下一位王子。”
  朱楧一脸宠溺的摸着王后孙云琦的秀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感觉自己身上的每个汗毛空都兴奋了起来,笑道:“不仅是王子,公主寡人也喜欢。王后不要有心理负担。”
  孙云琦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个年代的人没有不重男轻女的,像朱楧这样的王者更是想要儿子来继承他的江山,哪有喜欢女儿的,贝齿轻启,温柔地说道:“王上不必如此安慰臣妾,王上将肃国经营成这番场景十分不易,但愿臣妾的肚子能争气,为王上诞下子嗣来子承父业。”
  朱楧摸着她俏丽无双的脸庞微微笑了一下,也不想在跟他普及生男生女都是一样的观念,以及生男孩是由男方决定的科学知识,她想生男孩就由着她吧,自己又何必泼冷水呢,笑道:“好,好。希望王后能诞下子嗣,寡人一定立我们的嫡长子为王太子,让他将来继承我们的江山。”
  “多谢王上。”孙云琦将头埋在朱楧的怀里,十分幸福地笑道。
  朱楧搂着自己心爱的王后又溺爱了一番后,开始陷入了沉思,寡人要有孩子了,要有后代了,除了喜悦之外,他还感觉到了一种责任,一种远虑,寡人不能像那位著名的外国君主那样——“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
  他要给自己的后代创造出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强大的盛世,好让他们可以永享盛世。这一点,他和他的老子朱元璋是如出一辙,朱元璋生前为他的子孙后代设计了一套史上最为完美有效的国家机器,再加上朱老四的完善,这套国家机器几乎可以说是达到了无懈可击的地步。
  地方上三权分立,避免了地方做大尾大不掉,中央设立六部分权,避免了出现王莽那样的权臣,虽然后期有了内阁,但内阁首辅距离真正的宰相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除了用人权之外,还有个司礼监来压制他的权力。
  军备上采取卫所制度,允许大小军官世袭,让他们能死心塌地为大明朝卖命,此外还授予他们土地,寓兵于农,保障军需。
  地方上有里长甲长粮长这些人帮助官员征收赋税,掌握帝国的每一个人口,每一寸土地。还有东厂和锦衣卫来监督全国的官僚系统。
  这套制度可以说是完美无缺,如果有效运行的话,只要皇帝有基本的行为能力那大明朝廷就忘不了。
  若不是崇祯一上台就打破了这个平衡,明朝的历史走向还真不好说。
  朱楧知道,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钱粮兵马,有了这些资源,就会有有才华的人给你卖命,因为他们也想借此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钱粮这一块他已经控制的很好了,不仅有丰厚的税收收入,还有大农场、大牧场、烤鸭店能国有企业赚钱,再加上有东厂仪卫司和考成法的监督,虽然不敢保证完全杜绝贪污,但相信大头还是会入到国库的。
  剩下的就是兵马了,朱楧知道,虽然明朝初期卫所制度很完善,但是随着国家的稳定和君王的懈怠,底下的大小军官们就开始侵夺普通军户的土地,让这些军户没有地种,没有饭吃,最后造成了军户的集体大逃亡,是国家掌握的兵源急剧缩水,最后偌大的帝国竟然一次凑出十万军队来都很费劲。
  对于武备必须要常抓不懈,像宋朝那样,不重视武备,只想着花钱解决争端,别人看你又有钱又好欺负,自然会使劲的勒索你。
  武备无非就三点,第一是兵源,第二是武器,第三是军官,将这三点都做好之后,依照明朝当时的人口储备,这个帝国绝对是不可征服的。
  有了军户和保甲制度,肃国的每一个人口都在朱楧的掌控范围之内,若是需要大量征兵了,可以直接拉出来上,因此不需要担心兵源的问题。
  武器制造也必须重视起来,虽然朱楧已经给了工匠们丰厚的回报,借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但这些还不够,他还想着设立后世的职业学校,专门培养工匠,再设立兵工厂之类的国企,专门生产武器,但饭要一口一口吃,贪多嚼不烂,这个时候他还是想把军官学校先办起来,毕竟现在的武器还够用,暂时不需要大量的生产。
  军官学校必须要设立,朱楧在心中打定了主意,虽说他继承了老朱的制度,允许肃国的大小军官世袭,以保证他们能死心塌地的为自己卖命,在世袭的时候也有武艺考核这个流程,但是他还是不放心,生怕这些世袭军官子弟在和平年代沉迷享乐,耽误了武艺,造成军队整体战斗力的下降。
  因此,有必要设立军官学校对他们进行轮番整顿,并且要严格规定,凡是世袭军官子弟必须进入军官学校进行学习,学期为三年,若是毕业时期考试不合格,则不允许其承袭祖上的世袭职位。军校的学习也是全部免费,虽然这些军二代军三代们不缺钱花,让他们出钱他们也出得起,但民办学校都免费了,军校还收钱实在不是那么回事,对军人的荣誉感有所影响,为了这么点小钱搞得部队心里不痛快实在是得不偿失,反正寡人现在也不缺钱。
  就在朱楧神游构思自己国家建设蓝图的时候,早已犯困的孙云琦已经倒在他的怀里呼呼地睡了起来。朱楧斜眼看了看自己的这个酣睡的娇妻,不忍心打搅她,轻轻地给她盖了盖被子,然后搂着她的娇躯进入了梦想。
  第二天,朱楧就宣布了王后有喜的消息,并且下令从今往后王后的待遇标准要提高一个档次,宫内的所有人都要合力为王后保胎,不得有误。
  消息传出去后,反应机敏的群臣立即向朱楧上了贺表,恭贺王上有后,并祝我肃国的江山千秋万代。其他的三个后妃也纷纷向朱楧和孙云琦道喜,每个人都去看望了孙云琦,带了不少补身子的礼物,宫内上下是一片和谐,一片欢喜。
  在两天之后的早朝中,朱楧就宣布了要成立军官学校的战略构想,自古都是兴利易,除弊难,做一件好事其实很容易,因为好事肯定是对人有好处,就会得到人们的支持,然而革除一件弊政却是很难的,因为那会触动一大堆既得利益者的灵魂深处,遭到他们的抵制。办理军校是绝对的好事,既可以让那些世家军官子弟得到免费学习的机会,又可以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军官,实在是件双赢的好事,因此得以大力推行,没有遇到丝毫阻碍。
  按照朱元璋的规定,世袭军官子弟要年满十八岁才可以继承父亲的职位,这个和朱楧规定肃国子弟上学的时间正好吻合,朱楧规定十五岁上学,军校的学期正好是三年,三年之后,积累够学分,考试合格,拿到毕业证方可承袭父亲的职位,否则只能做一个一般的军户。
  对军官的要求,要比对普通的士兵更加严格,因为军官是一支军队的灵魂,这也是后世的国家所普遍认同的理念,因此在军事学校里接受训练的军官,他们所接受的训练严格程度要远远高于普通士兵。
  朱楧也打算在肃国的军校里彻底贯彻这一个理念。按照大明朝的法令,指挥使及其以下的军官才允许世袭,指挥使以上的军官只能升任,不得世袭。军事学院开办之后,那么上到指挥使家的子弟,下到百户家的子弟都会在一所学校里学习,虽说大家都是同学,但是出身就已经决定了他们的阶级属性,一名百户家的子弟见到自己卫的指挥使家的子弟肯定是点头哈腰当小弟,因为自己之后得在人家的手下干活,不学乖一点怎么行?
  这样以来,那些指挥使家的子弟难免会骄横一些,对于学校的各种禁令不放在眼里,甚至连教官和校长都不放在眼里,认为自己就是来这里镀镀金,三年之后,就会荣升为掌管一个卫所的指挥使。
  而且这种情况容易造成拉帮结派的现象,一个卫的军官子弟都围在自己将来的指挥使旁边,与其他人明争暗斗,对军队的整体团结有十分不利的影响。
  有鉴于此,朱楧规定,军官子弟上军校时,采取科举考试的糊名制,每个人不许透露自己的名字和单位,只有一个代号。有关学生的一切信息都要由校方封存起来,未经允许,不得公开,否则严厉处置。
  学生上军校的三年时光为全封闭式训练,只在端午、中秋、过年之时允许家人前来探望,而且跟监狱探监一样,一个一个地进行探望,防止泄露他们的个人信息。此外,学生在校内要对自己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如果私自像他人泄露,立即开除,不得承袭父亲的职位。
  虽然这么做没有办法完全杜绝学员们以身份拉帮结派的现象,因为一个卫所的军官子弟很多人都是从小玩到大,到了军校里面让他们装作不认识也不是很现实的事,不过朱楧的目的是要借此告诉所有的军官子弟,进了军校一律平等,没有什么指挥使家的公子,千户家的少爷,全部都是只有代号的学生,军校里面一切都是扯淡,只有自身的成绩才是硬通货!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他还规定每年毕业之时,军校里会有百分之五的学院被评为优秀学员。凡是优秀学员,将来在竞争职位的时候,在与他人功劳相当的情况下,会被优先考虑,任何人不得打破这个规矩,否则严惩不贷!
  相信在严厉的法令和巨额的诱惑面前,所有的军校学员都会拼命学习,上求一个好的前程,下则希望保住自己的铁饭碗。
  封建社会有千般不好,万般不好,但有一点是好的,那就是国家的办事效率,毕竟这个国家就掌握在君王一个人的手里,他想干什么都是一句话,谁不积极执行轻则丢饭碗,重则吃牢饭。
  设立军官学校的战略构想已经提出,就得以迅速执行,校址很快就被选好,各级军官也都纷纷表示拥护王上的法令,积极送自己的儿子去上军校。
  一所军官学校,光有完善的设备和严格的训练还不够,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要有自己的信仰,否则除非你的装备可以碾压对方,要不然就会将来的对抗中被对方打败。
  朱楧虽然来自后世,也想搞出蒸汽机、机关枪这类逆天的武器来无脑碾压对手,但奈何他是个文科生,对理科不甚精通,这个构想只能就此作罢。既然无法在军事装备上碾压对手,那就必须重视精神的力量,经过了两次大战的他深深地体会到,有时候战争的胜负往往就差一口气,双方拼到最后都已经弹尽粮绝,就看谁的意志力更加坚定了。因此精神的力量就十分重要。
  这就有必要为自己的军官学校设立校训和校规,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精神内核,是将来的肃国军官们终身信奉的信条,校规则是帮助学生记住校训的具体规定,这两者都很重要,必须要慎之又慎,因为一旦制定,短时间内是无法更改的,朝令夕改,还有什么威信可言?
  经过几天的冥思苦想,朱楧还是决定照搬照抄别人的信条,他虽然是文科生,但是主要是地理学的好,若论咬文嚼字,还是比不过博大精深的古中国文化的。
  明朝之前,汉族最大的民族危机就是北宋的靖康之变以及蒙古灭宋了,相比较与蒙古灭宋,靖康之变更加让人惋惜痛恨,因为一个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几百年的人物——岳飞。
  而岳飞背上刺的那四个字——尽忠报国也成了几百年来,中国的有志之士以身许国的信条,成了中国武将的最高道德标准。
  前人珠玉在前,朱楧这种无利不起早的性格不可能不用,于是尽忠报国就成了他的军官学校的第一句校训。第二句校训,朱楧也直接抄袭了后人苦苦思索了好久的智慧结晶,那就是黄埔军校的校训——亲爱精诚。
  黄埔军校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军校,从里面走出来的近代现代风云人物可以论吨计量了,一个人,一所学校之所以能成功,肯定是有他的可取之处,在朱楧看来,它的校训就是它成功的核心所在。
  军队是一个整体,虽然士兵军官的个人素质起基础作用,你带着一群从未经过训练的人上战场,那不是军队,是乌合之众,但是一群人毫无协同,各自为战的话也是成不了大气候的,必须要抱团,要打配合,只会搞单机是必败无疑的。
  所以,历代的治军者都十分重视军队的团结问题,曾国藩编练湘军的时候,就将团结问题看得很重,谁要是见死不救,坐视友军被歼灭,那绝对是咔嚓一刀,就连自己多年的老朋友也不放过。
  亲爱精诚这四个字主要讲的是如何团结的问题,既要相亲相爱,心念同学之谊,又要精益求精,努力学好本事,还要诚心团结,不来虚的。这四个字的校训是老蒋想了很久才呈报孙中山审批的。老蒋之所以选择这四个字,主要还是考虑日本的问题。众所周知,老蒋曾经在日本留学学过军事,他亲眼见过日本军校的训练方法,那简直就是训兽记,把人当成野兽来训练。
  老蒋不是不知道日本人的野心,从他留学日本开始,他就已经感觉到了日本对中国的虎视眈眈之意,并为此表现出了深深的担忧。在他看来,日本的工业比中国发达,装备比中国精良,士兵的训练比中国要好,以武士道为思想准则的日本军队在战斗意志上面也不输给中国,简直就是全面碾压中国。更为可怕的是,他可以感觉到,在短时间内,中国要想在前四个方面超过日本,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日本随时都有可能来的侵略呢?
  老蒋认为中国的军人一定要有日本军人没有的东西,经过许多天的敏思苦想,他终于写下了“亲爱精诚”这四个字。因为他感觉日本军队里的人情关系很是冷漠,他们都像杀人机器一样工作。老蒋认为黄埔军校的学生不应该这样,他们应该心存爱国之情,同胞之情,同窗之义,相亲相爱,赴火同行,蹈汤同往,同进同退,携手面对生与死的考验。
  可以说,老蒋真的做到了,整个抗战期间,在中国汉奸伪军遍地走的年代,很多杂牌军都投降了日本,而老蒋的黄埔军嫡系却鲜有人投降,是坚决的抵抗派,为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据统计到抗战结束时,黄埔军校培养出的十几万名军官只剩下了一万多人,阵亡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一所军校能有这样的成就,跟它的那个亲爱精诚的校训是分不开的,当然还有孙中山提的那副对联:“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这个优良的校训必须要吸收,朱楧要借此打造一座属于自己的青史留名的军校。
  由此,这座肃国陆军军官学校的校训就定为了以上八个字:“尽忠报国,亲爱精诚。”由于校训是一座学校的核心,因此朱楧想亲自撰写,挂在肃国陆军军官学校的大堂上,以凸显出这则校训的重要性。
  校训制定好之后,接下来就是校规了,这个也没必要没脑筋自己去想,完全可以将后世最著名的西点军校的二十二条军规搬过来,没办法,谁让自己是穿越者呢?可以堂而皇之的将后世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理论拿过来自己使用。
  这二十二条军规的内容相比很多人都知道,它们分别是:第一、无条件执行,第二、工作无借口,第三、细节决定成败,第四、以上司为榜样,第五、荣誉原则,第六、受人欢迎,第七、善于合作,第八、团队精神,第九、只有第一,第十、敢于冒险,第十一、火一般的精神,第十二、不断提升自己,第十三、勇敢者的游戏,第十四、全力以赴,第十五、尽职尽责,第十六、没有不可能,第十七、永不放弃,第十八、敬业为魂,第十九、为自己奋斗,第二十、理念之上,第二十一、自动自发,第二十二、立即行动。
  可以说,这二十二条军规都很有哲理性,不光是对军队,对平常人的人生都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将它们写下了作为肃国陆军军官学校的校训,相信会对肃国军队的发展以及军官们的个人成长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