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试探
馨宁刚到聊城不过两个时辰,聊城县令夫人就递了名帖,红珠把名帖呈给馨宁看的时候,馨宁道:“这夫人跟王家有什么拐着弯的亲戚不成?”
红珠道:“她娘家嫂子的亲哥哥娶了王家的十四姑娘。”
馨宁叹了口气,道:“这山东有点麻烦啊?第一次来的时候只觉得安全,任冲肯定没有办法抓住我,但是换了位置之后,只觉得可怕啊,时巽的人到济南了吗?”
“已经到了,但是王家人实在太多了,很难找到机会把密室挖出来。”红珠也觉得有些犯难,“又不能把人全都迷倒。”
馨宁当机立断,道:“聊城这三天谁的帖子都不接,除非王竞洪亲自来,我们得调虎离山才行。待王竞洪出了济南城,立马行动,把密室给我整个挖出来。”
说到这,馨宁想起一件事,对红珠道:“你刚来我家的时候,是为了一张前朝的藏宝图来的吧。可是阿璟一直缺钱,看样子你们根本没找到什么所谓的藏宝图吧。”
红珠道:“殿下也曾经派人去找各地的游方道士,但是那人好像真的消失了一般,无论如何都找不到这样一个人,后来战事吃紧,就没有再寻过这件东西。”
馨宁却突然脑洞大开,道:“你说这件东西是不是就在王家这个奇怪的密室里?你想,王家这么富裕,难不成全靠外祖母的嫁妆不成?可我听说就算是改朝换代那会,王家也不曾少了嚼用,每每还开仓放粮,一个世代书香世家,能这么富裕?你也看到这山东,说是有三姓士族,可基本上现在是王家一家独大。你派人去查路通票号,这路通票号兴盛了也有几十年了,我娘接手的时候就已经发展的很壮大了。说是由我娘一手发展起来的,可这几年它也没有倒闭,这里面绝对有问题。”
馨宁在船上好好休整了两日,期间拒绝了包括王望舒母亲宋氏在内的所有名帖,第三日早上,红珠一脸兴奋的把一张大红色名帖递给了馨宁,道:“娘娘,王大人果然亲自来了,他现在就站在码头上呢!有好多人看见他了。”
馨宁腹诽,装什么相,是想把人塑造成无礼不悌之人不成,把士林楷模放在码头上吹江风吗?于是道:“就说外祖父远道而来,一定没用早膳呢,陪我一起用早膳吧。早膳就上我吩咐的那些药膳,药味越大越好。”
科举取仕既看才学,又看外貌,因此王竞洪虽然年过六旬,胡子发白,却依旧精神饱满,头发茂密,不是有养生秘法,就是本身是习武之人,因此馨宁有些谨慎,她不禁觉得提前让红珠给她画了一个憔悴妆这个主意是正确的,所以她现在看上去脸色蜡黄,很有些是久病之人的样子。
王竞洪上前便跪,口呼:“罪臣王竞洪,太子妃娘娘千岁。”
馨宁假装用帕子捂着脸道:“外祖父折煞本宫了,快请起,红珠,给王大人看座。”
王竞洪坐下之后仔细的打量了馨宁一下,有些痛心的道:“娘娘三年前在王家做客,是王家招待不周,是我当时被猪油蒙了心,王伦也只是听命行事,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看娘娘脸色不佳,不如娘娘屈尊再去一次济南做客,罪臣一定好好尽一下地主之谊。济南景色宜人,是很好的休养之地。”
听到这,馨宁道:“外祖父好意,本宫心领了,只是本宫身体不适,不愿意兴师动众,也不愿意应酬众人。”馨宁故意不去提三年前的事情,转移话题道:“听说望舒表姐在皇觉寺过的很是清苦,每日天不亮便要起来做早课,还要日日自己挑水上山,不能吃荤腥,我听说舅母给皇觉寺捐了一大笔银子,哎,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王竞洪却道:“她是炀帝废妃,臣虽然心疼她的不易,可没有圣旨,她是无法从皇觉寺出来的,她还年轻,想必能还能等到大赦天下的那一天,我会回去劝劝宋氏,叫她不必再想这件事情了。”
馨宁有些讶异,她还以为王竞洪会顺坡下,想让她把王望舒也放出来呢,看来王伦那边很是紧迫啊,她假装咳嗽了几声,喝了一口茶水,等王竞洪诉苦,王竞洪看了一眼低着头站在馨宁旁边的红珠道:“娘娘能否屏退左右?”
馨宁知道大菜要上桌了,道:“你去外面吧。”
红珠低着头退下去,却背着王竞洪给馨宁做了一个手势,指了指上面。馨宁点点头,表示明白。
王竞洪这才道:“娘娘觉得王家如何?臣愿意带着整个王家投入太子妃麾下。”
太子妃麾下而不是太子麾下,馨宁笑了笑,道:“外祖父这话说的不妥,后宫不得干政,我还是一个很守规矩的人的。”
“娘娘可知为何望舒会嫁给炀帝,这全是娘娘的姐姐林周氏的诡计,她设计让炀帝强纳了望舒为妃,望舒可是跟建峰有婚约的人,臣还是要脸的,怎会做出如此不知羞耻之事。”王竞洪痛心疾首道。
馨宁没想到还有这一茬原因,可是馨宁并不想理会这件事情,事情都已经做了,失败后的辩解是最无用的,她眉目间透出不耐烦,道:“外祖父还是说王家今后会如何做吧。”
王竞洪捕捉到这一点,连忙道:“我王家下一辈的优秀子弟以王伦为最好,他如今在江西做的不错,只是因为太子不喜,总是被同僚刁难,前几天督办粮草一事出了差错,昨日被太子革职查办,王伦说是被上司陷害,那上司贪污了常平仓的粮食,以次充好,那上司听说是大皇子的人,王伦已经找到了证据,但太子似乎更相信王伦的上司,臣实在是担心殿下受了蒙骗,要知道大军出战,粮草先行,如此重要之事,关系前线数百万将士的口粮,所以还请娘娘为王伦美言几句,拨乱反正,王家从此以后定会以娘娘马首是瞻,尽心为娘娘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