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213.唉
苏未济对于这样有知识的就很佩服,
回家就跟宋婧卖弄起了自己新学到的知识,
“你觉得怎么样?”
宋婧道:“我不同意这观点。”
只听她非常淡定的道:
“我们看到患者一方面文弱、敏感、富于同情、乐于助人,而另一方面又凶狠、粗鲁、自私。当然,我们并不暗示神经症分裂总是遵循这个例子所表现的方式,我仅意在指出,在患者与他人的态度上,往往生动地表现出根本的矛盾性质。
从遗传的观点来看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回过头去先讨论我称为“基本焦虑”4的概念。
我用这一术语来指患病儿童的这样一种感觉:孩子感到,在一个潜在的充满敌意的世界里,他是孤立无助的。外界环境的各种不利因素均可使小孩产生这种不安全感。这包括:直接或间接的严厉管束;冷漠、错误的培养方式;对孩子个人要求的不尊重;缺少指点;对孩子的轻蔑;过多的赞扬或毫无赞扬;缺少温情;父母之间的不和迫使孩子站在某一方反对另一方;给孩子委以过重的责任或任其无所事事;过度溺爱和保护;与别的孩子隔绝;对孩子不公正、歧视、言行不一;充满敌意的气氛,等等。
我这里要特别加以强调的唯一因素,是小孩感到周围潜伏着虚伪。
他觉得父母的爱、他们的宗教慈善活动、诚实、慷慨等都可能是假装的。在孩子的所感中,有一部分的确是虚伪的,但其余的则可能是他在父母的行为中感到了矛盾而产生的反应。不过,通常是约束性因素结合在一起。它们或许显而易见,或许藏而不露,所以心理医生只能逐渐认识到对孩子成长发生作用的这些影响。
小孩被这些使他不安的状况困扰,自己摸索生活的道路,寻找应付这带有威慑性的世界的方法。尽管他势孤力弱,充满疑惧,他还是无意识地形成了自己的策略以对付环境中各种发挥作用的力量。
在这样做的时候,他不仅发展了相应的策略,也发展了持久的性格倾向,这些倾向变成了他人格的一部分。我把这些倾向称为“神经症趋势”。
如果我们要想知道冲突是怎样发展的,我们便不能把注意力只局限在个体的趋势上,而是对小孩在这些状况下有可能和实际上发展的主要方向做统观全局的观察。
虽然我们会暂时看不见细节,我们却能够更清楚地观察到患者为了应付外界环境而采用的主要步骤。起初呈现的情况可能是一片混乱,但到一定时候三个
是被过分夸大了。首先是无助状态,其次是敌对情绪,再次是孤立脱群。但事实上,这三种倾向中的任何一种都不能完全占据小孩的整个心灵,因为在这些心态得以发展的条件下,三种倾向都必定会出现。我们从统观中得到的,只是占优势的那种倾向。
情况就是如此,如果我们现在进而研究充分发展的神经症,这个事实还会变得更明显。我们都见过这样的成人,他们身上突出地表现了前面所述的三种态度中的一种。
但我们同时也能看到,他的其他倾向并没有停止作用。在一个主要表现为依附和服从的类型里,我们可以观察到攻击倾向和某种超然独处的需要。一个主要表现为敌视他人的患者,也可以有服从的成分,有独处的需要。而一个不合群的人格也并非不怀有敌意或不渴求友爱。
然而,占主导地位的态度,正是主宰实际行为的那种。它代表特定的患者能得心应手用来对付他人的手段。
因此,一个自我孤立的人肯定会采用无意识的策略使自己与他人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因为他一旦与他人共处便若有所失,茫然无措。同时,居主导地位的态度常常是(但不总是)为病人的意识最欣然接受的心态。
这并不是说,另外的一些不太显著的态度就是较弱的。比如,常常很难断定,在一个显得依附、服从的患者身上,支配他人的愿望是否弱于对温情的需要,他的攻击冲动只是表现得更间接罢了。
被掩盖的次要倾向可能具有巨大的能量,这已经被许多事实证明。在不少例子中,占主导地位的态度与次要态度交换了位置。
我们在儿童中能看到这种换位,而在成人中也不乏其例。英国作家毛姆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中的人物斯特雷克兰德就是典型的例子,女性的病史也常显示出这种转变。一个姑娘本来像野小子,雄心勃勃,桀骜不驯,但在她坠入情网后,可能变成一个柔顺软弱的女性,不再好高骛远。或者,在遭逢重大变故或不幸之后,一个孤立脱群者会变成病态的依附他人者。
应补充一句,像这一类的变化,给了我们某些启示,以回答下述的经常性的问题:成人期的经验是不是无关宏旨?我们是否自孩童时代起就定了型,永不改变?从冲突的观点来看神经症的发展,有助于我们做出比通常人们所持有的看法更恰当的解答。比如,有如下可能性:如果儿童时代没有受严厉限制,而是任其自然发展,那么,后来的经历,尤其是青春期的体验,就能影响人格的成型。然而,假如儿童时代所受的影响很大,足以把孩子塑造成一个死板规矩的类型,后来的新的体验便不可能将他改变了。
这一部分是因为他的僵硬死板不让他接受新的体验,比如他自我孤立可能严重到不让任何人接近他,或者他的根深蒂固的依附性迫使他成为受人支配的从属的角色。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他总是用旧眼光看新问题,比如,攻击型的人遇上了别人的友爱,则将这种友爱举动看成愚笨的表现,或看成想从他这里捞到好处,新得到的经验只会加强原来已形成的观念。当神经症患者改弦更张,表现出态度的变化时,似乎那是由于他进入了青春期或成人期后所获得的经验造成了人格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