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211.。。。

  看着网上的评论,苏未济一时间除了心疼还是心疼,
  宋婧的故事,她的过去,他无权干预,
  就只能偷偷学习了些心理学知识希望去帮助自己解决一下问题,
  于是他找了一个心理学家,听他讲课道:
  “我们一看这个冲突所包含的各个因素,就首先会注意到它们相互的不一致性。的确,很难找到比这更极端对立的例子了:既高傲地要求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又要讨好、屈从于别人。
  其次,他对整个冲突是无意识的。在冲突中起作用的矛盾倾向不是被认识到,而是被压抑下去了,内心的激战只在外部泛起一点小泡沫。
  感情的因素被文饰了:只有我的方案才是好的,他们那样做是不公正的,是在蔑视我。再次,冲突的双方都是强迫性的。即使他还有一点头脑,能多少知觉到他的非分要求,看到自己的依赖行为的性质,他主观愿望上也无力改变那些因素。要想改变它们,就需要大量的分析工作。他在两方面都受到驱使,身不由己。内心的需要太紧迫了,无论怎样他也不能对它置之不理。但这些需要没有一种代表了他自己真正的需要或追求,他既不想去利用他人,也不愿事事屈服他人。事实上,他是鄙视这类趋势的。不过,我所举的这个例子有很深远的意义,大大有助于我们对神经症冲突的理解。
  再举一例,我们将看到一幅类似的图画。一位自由受聘的设计员从他的好友处偷钱。这种偷窃行为从他所处的外界因素是无法理解的,他诚然需要钱用,但他的朋友肯定会欣然给他钱花,过去这位朋友就有慷慨解囊的经历。但这个人的偷窃行为尤令人吃惊的是,他是个注重体面的人,也很看重友谊。
  如下所述的冲突才是这件事的本源。这个人对温情有明显的病态渴求,尤其希望随时都得到别人关照。
  由于这种渴求中夹杂着一种无意识倾向——想从他人处得到好处,他的行动便表现为:既想得到他人的感情,又想突出自己的支配地位。
  前一倾向本来会使他欣然地接受帮助,但他的无意识的傲气反对他这样做。这种自大实际上虚弱得不堪一击。他觉得,别人应该因为能帮助他而感到荣幸,而去求人帮助则是一种屈辱。
  他对独立性和自强能力推崇备至,更加深了他对求人相助的反感。这就使他决不愿意承认他还需要什么,不愿意把自己置于别人的恩惠之下。他只能索取,却不能接受。
  这个冲突尽管与前一个在内容上不同,但性质上是一样的。任何神经症冲突都显示出矛盾的驱力之间存在这种类似的冲突性质,都表明这种驱力是无意识的、强迫性的。
  们暂且假设一条模糊的界线来划分正常人的和神经症患者的冲突,那么,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正常人的冲突的两对立面的悬殊,远不及神经症患者的悬殊那么大。
  正常人必须做的选择,是两种行为模式之间的选择,任选一种都在情理之中,都统一在完整的人格框架以内。用一个图形来打个比方,正常人冲突的两个方向只相差90度或更小的角度,而在神经症患者,则这个度数可能达到180度。
  还有,两者在意识的程度上有差别。
  正如克尔凯郭尔所指出的:“真实的生活相互千差万别,远不是仅仅展示一些抽象的对比就能描述的,比如完全无意识的颓唐失望与完全意识到的失望之间的对比。”不过,我们可以这样说,正常范围内的冲突可以完全是有意识的,而神经症冲突就其所有主要因素而言总是无意识的。即使一个正常人可能意识不到自己的冲突,但只要得到一点帮助,他也能认识冲突的存在。相反,神经症冲突的主要倾向被牢牢地压抑着,要克服巨大的阻力才能将它们解放出来。
  正常的冲突涉及两种可能性之间的实际选择,这两种可能性都是他实际上渴求的。或涉及两种信念之间的选择,而这两种信念都是他实际上所看重的。
  因此他就有可能做出合理的决定,即使这是困难的,而且必须有所舍弃。陷入神经症冲突的人不可能自由选择。两种方向正相反的力以同样的强度驱使着他,而这两个方向都是他不愿去的。所以,通常意义的选择是不可能的。
  他被“搁浅”了,感到一筹莫展。要解决这种冲突,只有对神经症倾向进行处理,改变他与己、与人的关系,才能帮助他完全摆脱那些倾向。
  以上所述的那些特点对神经症冲突为什么有如此的强度做出了解释。
  这些冲突不仅难以认识,不仅使人感到无助无望,还具有叫病人害怕的分裂其人格的力量。如果我们不认识这些特点并牢记在心,我们就不能理解神经症病人不顾一切地旨在解决冲突的努力,而这些努力或尝试正构成神经症的主要内容。
  通常人们估计不足的是冲突在神经症中所起的作用。不过要发现这些冲突并非易事,这一方面是由于它们主要处于无意识中,但更重要的是因为神经症患者往往矢口否认它们的存在。那么,使我们有理由怀疑存在冲突的迹象是什么呢?
  在前面一章里举出的例子中,冲突的存在是由两个都很明显的因素标志出来的。一个因素就是最后产生的症状,第一例里是倦怠,第二例里是偷窃。
  事实是,每一种神经症症状都表明有冲突存在。就是说,每一症状都是冲突的直接或间接的产物。
  我们将逐步看到,未被解决的冲突对人有什么影响,它是怎样产生焦虑、压抑、犹豫、迟钝、孤立等状态的。对成因的理解在这儿有助于我们将注意力从表现出的紊乱转向紊乱的根源,尽管不能揭示根源的确切本质。”
  苏未济看着心理学家的话连连点头表示学到了。
  希望接下来能够排解一下宋婧的心里问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