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5章 收并州

  不过王允依旧是把吕布邀请到自己的府上,并且把准备好的美人让吕布看到,虽然新准备的美人比起貂蝉来差几个档次,但是比起其他的女人,还是属于一等一的,吕布很快就看中了这名女子,王允看到吕布色迷迷的表情,就知道吕布已经中计,可以实施下一步计划了。
  接下来,王允又趁着董卓来长安开朝会,邀请董卓到自己那里坐一坐,再次把这个可怜的女人亮出来,董卓当然是和王允想的一样,直接带走了王允精挑细选的女人,让匆匆赶来的吕布看了个寂寞,吕布非常生气,但是王允当然是有各种说辞。
  随后王允就是各种挑拨离间,让吕布对董卓产生仇恨,那么就能够随时推翻董卓,结束董卓的专权了。
  关西进行的是勾心斗角,而关东可是在真刀真枪的厮杀,袁绍觉得自己居然无法和孙阳抗衡,至少目前是这样,所以就只能够把目光瞄准其他的方向,比如青州,青州就只有一个孔融还能够看,其他人都是酒囊饭袋,不足为惧。
  所以袁绍直接率军进入到了青州,对青州展开了攻伐,甚至都没有找一个理由和借口,看来袁绍心中已经完全的不去理会朝廷了。
  孙阳没有接到孔融的求救,所以也不会去主动出兵,他刚刚完成了对黑山军的征讨,张牛角等一众头目“负隅顽抗”,全部被击毙,而黑山军也开始进入到整改之中,经过分本别类的审查,是普通农民的就安排其去耕种,而有罪行的黑山军,依旧是被编入敢死营,立了功之后才能够离开。
  收拾了黑山军之后,孙阳就把目光投向了旁边的并州,并州因为丁原完蛋了之后,就一直没有人能够彻底的占领并州,在讨董会盟的时候,并州只来了两个太守,张扬和王匡,现在这两个家伙已经开始相互攻伐,都想要吞并对方,占领这个并州。
  孙阳让在幽州的黄忠来领军,带领文丑和张飞,还有郭嘉走壶关进入并州,占领并州,同时让赵云和张辽各领一军,从北边进入并州,占领并州的雁门、太原等地,只要把并州吃下去,那么大汉就属自己的实力最为雄厚了。
  黄忠大军有黄忠这个“老将”坐镇,又有郭嘉出谋划策,半个月的时间,就攻破了上党,砍翻了上党太守张扬,然后又南下直奔河内而去,颜良也是在河内东边施加压力,让王匡知道只有投降孙阳,才是活路。
  王匡本来以为张扬死了,自己就能够松一口气,没想到孙阳居然又把目光瞄向了他,这种压力可不是张扬能够给的,当看到张扬的下场之后,王匡就知道自己需要慎重选择了。
  王匡思来想去,实在是承受不了孙阳大军带来的压力,在讨董之战的时候已经见识到了孙阳大军的精锐,自己一定无法抵抗,只能够带领自己的谋臣部将投降大军杀到的黄忠。
  张扬被杀,王匡投降,并州就没有能够抵抗孙阳大军的人了,北边的赵云和张辽两军也是非常顺利的进行,张辽原本就是并州人,和不少人都相识,他只要派出信使,就能够把那些人劝降,有负隅顽抗的,也不是张辽的对手。
  赵云这一路在连挑了数名武将之后,再也没有人敢与赵云对战,敌人不是望风而逃,就是献城而降,并州各地纷纷投降,孙阳的军队迅速接管了并州各个城池,那里的百姓对孙阳并没有什么厌恶,反而非常高兴能够成为孙阳治下的百姓,冀州和幽州的生活他们可是已经听那些行商说的耳朵都起茧了。
  幽州和冀州培养出来的人才迅速的进入到并州,担任基层官员,这些年幽州和冀州的教育工作准备的非常充分,大量的寒门子弟被培养了出来,其中发现了不少的才俊,才华不亚于荀彧,还有谋士能够和郭嘉在沙盘上进行推演,孙阳仿照后世,成立了参谋部,每次将领出征,都会有几个谋士跟随,他们联合进行推演,制定出最合适的方案,一切都向正规化前进。
  因为兖州刘岱的例子,在袁绍进攻青州的时候,没有人外出求援,因为他们不知道找来的究竟是援军,还是猛虎,但是面对来势汹汹的袁绍,他们连抵抗的勇气都没有,结果被袁绍轻松的占据了青州大部分地区,只剩下一个北海城,孔融还在努力的坚持,不愿意投降袁绍。
  不过袁绍也不敢为难孔融,谁让孔融的身份不低,尤其孔融的祖上,更是圣人,如果自己杀了孔融,恐怕自己将会被世人唾弃,自己的文臣恐怕也要离自己而去,这不是袁绍想要的,作为四世三公的世家子弟,袁绍是本能的维护世家的权益,只要对方是世家,他就会高看几眼,这也是他手下的人都是世家出身的缘故,寒门子弟在袁绍这里是很难出头的。
  既然孔融不愿意投降,袁绍也不打算强攻城池,只是把北海城团团围住,打算把孔融的性子给磨光,这样孔融就能够投向于自己,自己再封孔融一个大官,孔融也有台阶可下。
  但是好像孔融并不想坐以待毙,在围城之际,一个小将杀破重围,逃出了包围圈,这让袁绍有了一些不好的感觉,但是好在那个小将是向南突围,而不是向北,这就让袁绍感觉好了一点。
  确实,那个小将冲出重围就是去找援军,而且和袁绍想的一样,绝对不是去找孙阳,而是向南,去找了曹操,孔融希望曹操能够来救自己。
  当曹操接到了孔融的求救书信的时候,也是相当的纠结,毕竟自己的实力比不上袁绍,目前曹操也没有想要和袁绍为敌的打算,可是既然孔融已经求到自己这里来了,那么曹操肯定要回应,要不然以后自己的名声就臭了,曹操和袁绍都是一个毛病,太重视所谓的面子声誉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