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5章 入京
这支伪装过的军队是孙阳的命令,就是让他们冒充黄巾军,去清理冀州剩余的世家,冀州已经被孙阳内定,以后统治冀州的时候,不需要太多不同的声音捣乱,这些世家太过自以为是,早点清除比较好,而且幽州的学院已经培养出了大批的读书人,已经足够填充基础官员的位置了。
攻破的巨鹿,抓住了张角,黄巾之乱正式进入到尾声,各地开始清剿自己管辖范围内的黄巾贼,同时冀州也有一些不好的消息,那就是不少世家被流窜出去的黄巾贼攻破了庄园,全家上下被杀的基本上精光,只留下了一些躲得很“严密”的幸存者,指认那些人就是黄巾贼。
孙阳也是在冀州各地围剿黄巾贼,不时有黄巾贼被消灭的消息传出来,这让那些想要找麻烦的人都没有多少好说的。
毕竟世家之间都有联系,多是相互联姻,可以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冀州更是世家遍地的地方,很多朝廷大员都出身冀州,这次黄巾之乱,冀州首当其冲,很多世家都被攻破,死伤惨重,只剩下了一些比较坚挺的世家,但是在孙阳的出手之下,他们也都相继告破,被除名,朝廷上的那些大臣当然不满意,开始参孙阳。
孙阳早就预料到这个情况,所以提前用钱,并且打算自黑一下,要不然自己的风头就太盛了,自己可是连抓了天公将军张角、地公将军张宝和人公将军张梁,可以说是这次功劳最大的,不自黑一下,可是会功高盖主的。
各地大军也在不停的围剿黄巾贼,皇甫嵩已经开始向东清理,而朱儁则是向南前往南阳一带,孙阳由北向南,也是展开了围剿,各地的黄巾贼已经除去了头上的黄巾,开始当强盗了,至少这样不会被当作反贼给斩杀。
黄巾起义在光和六年爆发,在光合七年,中平元年被剿灭,历时一年的时间,一场浩浩荡荡,搅乱东汉大半领土的叛乱就被剿灭了,虽然被剿灭的很快,可是已经动摇了汉室的基础,而且大量的流民都转化成了叛军,虽然大部队被剿灭,但是还有不少参与,当初从巨鹿逃出去的张牛角就是其中一支小股叛乱的军队,剩下的什么白波、黄龙、杨凤等等,都在各地好像是狗皮膏药一样,撕扯不掉。
后世的人也是对黄巾之乱的失败进行了各种总结,孙阳觉得都说到了点子上了,首先就是黄巾军的敌人太强大了,就算是没有自己,汉室也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除了大量的汉军,还有地方门阀武装,也就是刘宏允许的义军,这些都是精英阶级,对付农民军可以说轻而易举。
其次就是黄巾军自己的问题了,内部结构不严谨,居然出现了叛徒,让还没有准备好的黄巾军只能够仓促起义,这就是一大败笔,还有就是没有统一的指挥,统一的行动纲领,相互孤立,各自为战,结果被一一剿灭。
最后就是群众基础丧失,虽然裹挟了那么多的农民,但是他们烧杀抢掠,已经从一支义军变成了土匪,让那些农民和黄巾军相背离,所以怎么可能成功。
可惜自己没有去帮助黄巾军的想法,要是自己参与进去,恐怕大汉就要灭亡了,不过现在的主流可不是当反贼,如果自己当了黄巾军,赵云等大汉忠臣,可就要离自己而去了,自己还怎么达成自己的收集目标呢。
黄巾之乱剿灭之后,各地功臣都进入洛阳论功行赏,孙阳也是不例外,这还是孙阳第一次正式进入到洛阳之中。
知道孙阳进入洛阳,请柬就好像雪花一样的落下,都想要早点认识这个冉冉升起的新星,尤其是他是手掌兵权的新星,这更是增加了孙阳的筹码。
这么多的请柬,孙阳也不会挨个都去,只挑了有分量的,一个是何进的邀请,一个是袁逢的邀请,何进经常帮自己说话,也算是去感谢他一下,至于袁逢,纯粹就是袁逢的官大,自己去意思一下。
何进的设宴在前面,孙阳就先到了何进的府邸,何进当了大将军之后,也是辟召了不少的人,比如袁绍,袁绍虽然是庶出,可是也是袁家之人,被何进征召入府,还有向许攸这样的谋士,曹操也经常出入再次。
何进已经差不多摆脱了当初被人排斥的局面了,虽然自己的妹妹已经失宠,但是自己已经身居高位,这就足够了,不要认为何进和何皇后有多亲近,在古代,女子就是用来交易的,何皇后就是何家崛起的机会,何进才是何家的主心骨,而何苗也是辅佐何进的人,毕竟何进才是何家的老大。
“飞阳,我们的大功臣,终于来洛阳了,快,快来做我的身边。”
孙阳到了何进的大将军府,何进就热情的拉住孙阳的手,带着孙阳来到了酒席上座,就在何进的身旁,这个位置是今天除了何进以外,最高的位置了,孙阳做这个位置,没有人会说什么的,因为这场酒宴就是为孙阳准备的。
所有的人都是打量着孙阳,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见到孙阳,没有想到孙阳看上去这么年轻,有一些人不禁把自己和孙阳做了一下比较。
“大将军实在是太客气了,为大汉出力,是做臣子应该做的事情。”
不说别的,孙阳还是很敬佩汉朝的,可以说汉唐宋明都是华夏历史上最出色的年代,是西方和异族根本比不过的,即便是如今纵横在欧洲的罗马帝国,一样是远不如大汉,不管是文化还是经济。
“不愧是飞阳,忠君爱国,堪称表率,我来给飞阳介绍一下,这是袁本初,袁氏子弟,朝廷少有的才俊,你们都是年轻人,应该多交流交流。”
何进笑着说道,然后就开始给孙阳介绍今天酒宴上的人,袁绍作为袁氏子弟,在何进这里还是非常受到重视的,地位也是非常高。